測試表明,選用的幾種柔軟劑有良好的離心穩定性,耐酸、耐堿穩定性和耐熱穩定性,對純棉織物都有良好的柔軟性和親水性,但每種柔軟劑都有一定缺陷。柔軟劑230屬傳統氨基硅微乳液型柔軟劑,主要是利用氨基來提高柔軟度,當氨值較高時黃變較重,耐水洗性不高。柔軟劑SW-1、SPA通過改性提高了與纖維的反應性,手感和耐洗性提高,親水性較低,黃變較重;整理后織物柔軟度L值較高,手感較軟,彈性不夠。LGO為端基,為環氧基的聚醚與氨基改性硅油分子反應而成,含有氨基聚醚鏈段,可極大地改善織物的親水性和泛黃性,但由于是非離子型,耐水洗性較差。SPS氨基改性有機硅柔軟劑白度、毛效、耐水洗性和耐黃變性較好,但滑爽感、回彈性較差。
在復配時,應從白度、毛效、手感、柔軟度L、耐洗性、耐熱變色性和耐熱泛黃性以及柔軟劑的結構組成等方面綜合考慮[10,11]。由于SPST和LGO離子屬性相配,LGO分子量較小,易進入纖維內部,SPS分子量較大,易分布于紗線之間,能提高織物整體的滑爽感,故選用有機硅柔軟劑SPS和有機硅柔軟劑LGO進行復配。
2.2親水性有機硅柔軟劑的復配
將SPS(代號為S)與LGO(代號為L)按不同比例進行復配,取7.0g/L柔軟劑LGO,按不同比例加入SPS,其性能測試見表3。
從表3看出,使用LGO非離子型有機硅柔軟劑與SPS氨基改性有機硅柔軟劑進行復配后,織物的毛效普遍比單獨使用有較大的提高,這是由于發生了協同效應,改善了纖維內外的吸水性。在LGO與SPS比例為1∶2和1∶4時白度和手感較好,1∶2時毛效值更高,故確定LGO和SPS的比例為1∶2。整理后織物手感較軟,回彈性不理想,因此下一步加入交聯劑進行調整。
以上配方為A配方,加入2.0 g/L交聯劑LGFEH后為B配方,織物經過軋、烘、焙工藝后,室溫下自然回潮,測定織物的性能和斷裂強力結果見表4。
A、B配方復配柔軟劑整理后織物斷裂強力值比較如下:空白織物經緯向分別為527.3、503.9 N,A配方整理后經緯向分別為453.7、435.8 N,B配方整理后經緯向分別為446.2、418.0 N。
復配柔軟劑B配方的耐洗性、耐熱變色性和耐熱泛黃性評定如下:洗1次手感4.5級,洗5次手感3.5級,耐熱變性5級,耐熱泛黃性4級。采用加入交聯劑的柔軟劑進行整理,手感測試發現織物的回彈有很大提高。柔軟中增加了回彈性及滑爽感,這是因為適當加入交聯劑可以增加柔軟組分與織物的交聯點,提高織物的彈性和耐洗性。織物整理劑B配方如下:LGO∶SPS∶LGFEH為7∶14∶2。但交聯劑加入過多會降低織物的柔軟度,手感、親水性降低。
2.3對色織物的性能影響
本實驗采用濃度為1.0%活性染料紅B-4BD對純棉織物染色,并用不同濃度的復配柔軟劑B進行浸軋整理,測得的數據見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