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氯酸鈉
氯酸鈉是氧化拔染的主要組分。氯酸鈉用量應根據靛藍色澤深度、印花織物、印花面積、給漿量、套色迭印等條件,選用氯酸鈉最佳用量。用量不足會影響拔染效果,過多則無助拔染,卻增加對織物的損傷。
3·2黃血(鈉)鹽
要求在短短兒分鐘汽蒸條件下,完成氧化拔染作用,達到拔染印花目的,并有利于減輕對織物的損傷程度。可選用黃血(鈉)鹽作為氯酸鈉的導氧劑,并在酸性介質中促進氧化反應,達到良好拔染效果。
黃血(鈉)鹽是強堿弱酸的鹽類,其溶液呈堿性,具有良好的緩沖作用,能有效地防止pH值過低時對織物的損傷。黃血(鈉)鹽用量不能太少亦不能過多,過多過少均不能達到良好的拔染效果。黃血(鈉)鹽用量應根據氯酸鈉用量而定,即氯酸鈉與黃血(鈉)鹽用量比為1︰0.4。
3·3檸檬酸
氯酸鈉與黃血(鈉)鹽在中性或弱堿性溶液中并無活潑的氧化性能。為此,必須在拔染漿中加入一定量的檸檬酸,并保持在一定酸性范圍,當汽蒸時,能加速反應和增強氧化作用,達到氧化拔染印花目的。
雖然檸檬酸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在適度的烘干和汽蒸條件下不會使織物損傷,但若檸檬酸用量過多或在過度烘干和汽蒸條件下,則對織物仍會造成損傷。檸檬酸用量是依據氯酸鈉用量而定,即氯酸鈉與檸檬酸用量比為1︰0.6。
3·4尿素
尿素具有良好吸濕作用,汽蒸時能增進拔染效果,并能減緩粘合劑發(fā)生脫水結膜而堵網。但用量不能過多,否則影響牢度。
尿素還具有緩慢的弱還原性,能增強不耐拔涂料的耐拔性能,并能減輕對織物損傷。當汽蒸時,尿素還能顯著地減少氧化拔染所生成的腐蝕性物質釋放量將近一半,在排風良好的條件下,能有效地防止對設備的侵蝕。
3·5耐酸糊料
拔染漿呈酸性,應選用耐酸糊料如改性瓜耳豆膠、變性淀粉等。糊料還應具有良好的印花性能、貯存穩(wěn)定性和易脫糊性等。
3·6涂料
并不是所有的涂料都適用于氧化拔染,應選用耐拔涂料,以淺色涂料耐拔試驗為準,以保證色拔印花質量。
3·7粘合劑
粘合劑是涂料著色拔染印花的關鍵。必須選用耐拔染劑、耐酸,且具有柔軟、堅牢度高和結膜慢等性能的粘合劑。如低溫型粘合劑4260(美國國民淀粉)、低溫型粘合劑5285(上海大祥)均可用于色拔印花。應根據涂料用量,選用最佳粘合劑用量。經汽蒸能達到拔染和固著兼顧目的,并具有良好色牢度(干摩4級,濕摩3級)。
4工藝條件控制
氯酸鈉-黃血(鈉)鹽拔染印花,由于熱處理時溫度和時間的不當,過度的氧化作用會導致織物強力損傷較重。為此對工藝條件中熱處理時溫度和時間要正確控制,才能保證優(yōu)良拔染效果,又使織物損傷降至最輕程度。
4·1烘干
拔染漿中氯酸鈉、黃血(鈉)鹽、檸檬酸共存時,遇高溫則易分解。印花后,必須采用溫和烘干條件,烘干溫度以不高于105℃為宜。目的僅是使拔染漿中水分去除,以不粘手、不搭色為準,烘干落布時應采用強力吹風,使印花織物充分透風冷卻。還應及時汽蒸處理。
4·2汽蒸
氯酸鈉-黃血(鈉)鹽拔染印花,汽蒸時無須控制蒸化機構空氣量。溫度:飽和蒸汽100-101℃,時間僅需8min左右。能獲得優(yōu)良拔染效果,而織物強力保留率高達90%以上。
如采用2·1中所列的拔白漿組成,則牛仔布的強力保留率為:經向92.48%;緯向97.18%。
汽蒸時,氯酸鈉-黃血(鈉)鹽拔染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甚為復雜,除拔染作用外,同時釋放腐蝕性物質。而拔染漿中尿素能減少腐蝕性物質的釋放量將近一半。但仍應加大排風量,勿使腐蝕性物質在蒸化機內積聚過多。即使汽蒸完成后,仍需及時排盡腐蝕性物質,以保護蒸化饑不受侵蝕。若使用圓筒蒸機,筒體壁厚,能經受長時間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