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壓汽蒸練漂機是連續汽蒸練漂聯合機的主要單元機,它的出現,使整個練漂工序的機械化、連續化和自動化得以實現。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常壓汽蒸練漂機的類型有J形箱式、翻板式、履帶式、軋卷式、疊卷式及R—BOX式等。它們可用于汽蒸退漿、煮練和漂白。
1.J形箱式
J形箱式連續汽蒸練漂機的汽蒸反應箱呈J形,又稱為傘柄蒸箱。按織物加工狀態可分繩狀和平隔兩種。按照加熱方式的不同,它又可分為外加熱式和內加熱式兩種。
J形箱由直箱和彎箱兩部分組成,通常用不銹鋼板制成。容布量一般應考慮汽蒸時間為1.5h左右。車速應根據織物特點、汽蒸時間、容布量和前后設備條件而定。
蒸汽噴射器安裝在靠近J形箱進口處的加熱管內,以免蒸汽從進布口外溢。飽和蒸汽通過噴射器內布滿于加熱管的小孔,直接分散噴射至管內以加熱通過該管的繩狀織物。J形箱除保溫外,箱內不安裝直接蒸汽加熱裝置,箱內織物溫度約100°C。J形箱頂部有一個便于啟閉,以便及時處理故障的箱蓋,為保證密封,常用水封口。箱上部有一對六角車,將織物拖入箱內。織物堆置密度隨品種而異,一般棉織物平均堆置密度約320kg/m3。為保證有效地拖動織物而不打滑,六角車的線速度一般比織物的線速度超速8%~20%。六角車下方裝有一對擺布斗,使織物能按縱向均勻堆放。箱內織物堆置高度須保持在一定范圍內,以保證汽蒸練漂所需的作用時間,井防止堆置過高而影響多角形牽引輥不能正常牽引導布,甚至使該輥和擺布裝置損壞。箱外有一柱復擺動的導布瓷圈,可使織物按橫向均勻堆放。
內加熱式平幅J形箱的加熱裝置設在直箱和彎箱的連接處。織物進入箱內直接與飽和蒸汽接觸進行汽蒸,其溫度可達103°C左右。
J形箱的結構雖簡單,但織物以折疊狀堆置于箱內(繩狀織物更甚),井被上部布層堆壓沿箱內壁滑動,易產生擦傷、折痕及緯斜。因此,不適用于卡其等厚密織物、滌棉混紡織物等織物的汽蒸練漂。
2.翻板式
翻板式汽蒸室上部為落布裝置,裝有4~6對翻板,堆至一定數量(一般每層翻板容布量約為300m)后,靠氣動自動裝置使這對翻板向下繞其軸翻轉360°,織物落到第二層翻板上繼續汽蒸,第一層翻板繼續堆放織物,每層翻板的翻轉時間,根據汽蒸要求和車速而定。一般薄織物為8~l0min使織物在汽蒸室的處理時間約為1h。最后一層翻板上折疊堆置的織物落入汽蒸箱底部的煮練液或漂白液中繼續練漂,浸泡箱兼有浸漬和液封出布口的作用,井有助于改善煮漂效果。汽蒸箱進布口常采用液封或汽封兩種方式。
翻板式汽蒸練漂機的結構不太復雜,自動化要求電不太高。盡管織物是折疊堆置汽蒸,但是,其堆置狀況已較J形箱有所改善,因此,折痕和擦傷程度已大為減輕。如果汽蒸前處理和熱定形較好,則滌棉混紡織物電可在該機上加工,車速為100~120m/min。
3.履帶式
履帶式汽蒸練漂機是使用最多的一種汽蒸練漂機。履帶式汽蒸練漂機分單層履帶式[圖6—16(a)]和多層履帶式[圖6—16(b)]兩種:按履帶結構又可分為平板式履帶和導輥式履帶兩種。織物浸軋練漂液后便進入汽蒸箱,先在上下導布輥牽引過程中進行幾秒至十幾秒的汽蒸,然后由落布裝置有規律而疏松地堆置在履帶板上,繼續進行汽蒸。當織物由履帶送到出布口處,被出布輥牽引出箱。
平板式履帶是由一條條具有多孔或多條縫隙的不銹鋼薄板聯接組成的,履帶圍繞在箱底的一排輥筒上,隨輥筒的轉動而緩緩向前移動,織物電隨之向前進行。
導輥式履帶則是由多根主動的不銹鋼導輥排列而成,導輥裝在汽蒸箱的左右側板上,并不能位移,只是借助于各輥的緩慢回轉而使堆置在輥面上的織物緩緩運行。
平板式履帶和導輥式履帶又均有單層和多層之分,履帶可在液面上或液下運行,履帶與導輥電可配合使用。但導輥現已改進為網輥,即導輥上布滿小孔,以加強汽蒸效果。
履帶式汽蒸練漂機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由于堆積布層較薄,皺痕情況較前兩類設備大為改善,且汽蒸效果較好,張力和摩擦都較小,目前為印染廠廣泛使用。導輥式汽蒸箱適宜多層堆置,因為翻轉織物處的導輥可按需要排列和設計成不同轉速。導輥緩緩回轉,可克服履帶上織物與板面接觸處容易產生的汽蒸不勻和干斑痕跡,不易擦傷織物,但導輥安裝、維修和制造要求高,設備價格高。
4.軋卷式
軋卷式汽蒸練漂機是一種不連續的平幅汽蒸練漂機,其結構如圖6—17所示。織物進入與汽蒸箱相連的可移動的布卷汽蒸車內,在汽蒸情況下卷繞成布卷。等到此布卷繞至一定直徑時,暫停運行,扯斷織物縫頭,將此汽蒸車沿地面軌道移開,并使該布卷繼續在汽蒸車內回轉汽蒸至規定時間,然后移到干洗機前退卷水洗。當第一輛汽蒸車移離汽蒸箱時,立即將第二輛空的汽蒸車接上,開車卷繞汽蒸。
本機的特點是織物平整,無折痕和擦傷,適合各種織物加工。雖屬半連續式生產,但其機構簡單,制造方便,能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的加工。但有時容易產生布卷內外及兩端練漂效果不一致的缺陷,使用中應注意克服。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