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處理加工包括燒毛、退漿、精練、漂白(增白)、絲光等工序,不同紡織品的前處理工序選擇、工藝條件及加工設備等都不一樣。
再生纖維純紡織物精練任務較輕,織物上含雜質少,主要去除纖維紡絲添加的油劑、殘留在纖維上凝固浴中物質及紡紗織造時油污灰塵等,可以將精練工序和漂白工序二步法合為一步法加工。
再生纖維素纖維本身比較白,對染色產品來說,一般不需要漂白,白度要求高的品種可用過氧化氫漂白或熒光增白劑增白。再生纖維素纖維分子鏈聚合度較小,結晶和取向都比棉、麻差,因結構疏松,不需要絲光加工;若與棉,麻等纖維混紡交織物,需要進行絲光或半絲光加工,以利于提高棉,麻等天然纖維對染料,助劑的吸附和滲透作用。
再生蛋白復合纖維是由蛋白質提純、變性后與其它高分子物(如PVA、丙烯腈、粘膠等)共混紡絲制得。蛋白質組分分散在另一組分中,兩者主要是物理結合,結合力不牢,易在濕熱加工中流失,又因蛋白質不耐高溫、不耐強酸強堿等因素,在前處理加工中考慮選用的工藝條件必須少損傷或不損傷蛋白質組分。再生蛋白復合纖維在制造過程中,經蛋白質提純、改性引起黃變,共混紡絲后纖維呈現米黃色或黃棕色。這種色素,采用傳統漂白方法難以去除,達不到產品的白度要求。基于再生蛋白纖維(大豆纖維、牛奶纖維、蠶蛹蛋白纖維)本身含雜質較少,僅為油劑、少量漿料,退漿精練任務較輕,又因它們在加工中易造成蛋白質流失,因此,大多采用縮短工藝流程,將退漿、精練、漂白合為一步進行;如果與其它天然纖維混紡交織物,根據產品要求,確定適用的加工工序和工藝條件。
前處理加工是消耗能源、水資源較多的工序,可考慮“退漿、精練、漂白”三步法縮短成二步法或一步法加工。目前國內許多企業開發這類新型再生纖維紡織品,采用短流程、冷軋堆工藝正在逐漸增多,加工工藝不斷改進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