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式中,P1為麻纖維的質量分數,%;P2為棉纖維的質量分數,%;N1為麻纖維計數所得的根數;N2為棉纖維計數所得的根數;D1為麻纖維的直徑平方的平均值,μm2;D2為棉纖維的直徑平方的平均值,μm2;ρ1為苧麻纖維的密度1.51g/m3,ρ2為棉纖維的密度1.55g/m3;K1為麻纖維的修正系數0.2652;K2為棉纖維的修正系數0.2939.
計數800根纖維對麻/棉產品混紡比的影響從1看,計數總數約800根得出的2種纖維根數比N1/N2很不穩定,隨機性很大,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0.41.假定棉纖維平均直徑為16.00"m,苧麻纖維平均直徑為25.00"m,其麻/棉混紡量結果最大相差2.9%,不符合標準容差±1%。可見,纖維投影儀法測定麻/棉產品混紡比時,計數總數約為800根不可行。
計數1000根纖維對麻/棉產品混紡比的影響從2可看出,計數總數約1000根得出的N1/N2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0.28,同樣方法計算麻/棉混紡量結果最大相差2.1%,不符合標準規定±1%的容差。
平時檢測纖維的計數總根數約為1000,由于纖維投影儀法測定麻/棉產品工作量較大,一個熟練的檢測員要檢測一塊麻/棉混紡產品,需要花費2h以上,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只計數一塊載玻片,不做平行試驗。所以,計數1000根纖維也難以保證麻/棉混紡產品檢測結果的精度。
計數1500對麻/棉產品混紡比的影響從3可以看出,計數總數約1500根得出的2種纖維根數比N1/N2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0.11,同法計算麻/棉混紡量結果最大相差0.9%。SN/T0756-1999《進出口麻/棉混紡產品定量分析方法纖維投影儀法》規定的纖維
計數3000對麻/棉產品混紡比的影響從5可知,計數總數約3000根N1/N2最大值和最小值僅相差0.02,同法計算結果最大僅相差0.1%,符合統計學原理。但工作效率極低。
纖維投影儀法測定麻/棉產品混紡比,若不考慮其他方面的誤差,其計數纖維總根數應該在2000根左右。計數越多,檢測結果越接近真實值,但工作效率越低,有必要改進計數方法,可開發軟件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計數,既大幅度提高計數量,又提高試驗精度和工作效率。根據麻纖維的種類和麻、棉纖維的橫截面積,設定修正系數K很有必要,但不應該將其確定為一個不變的常數,應對粗麻、細麻分別確定修正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