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案介紹
1、 方案概述
服裝生產管理方案利用無線射頻的工作原理,給每件物品配備一個電子標簽,讓標簽來代替物品來進行識別、追蹤、統計、盤點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動,因為電子標簽與讀寫器之間能進行無線遠距離通訊,能夠快速批量讀取,所以大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讀取標簽的地方有工位臺處,清點完工產品處,檢驗處。在工位臺處員工做完產品后就把標簽在工位機上讀取,系統實時收集到數據庫,實時統計產量;管理人員收集車工的完工半成品,放到一臺清點設備上,就能夠快速地計算出數量來,以核查員工的實際產量與一扎的數量是否對得上;清點后的半成品送到檢驗臺處檢驗,質檢員檢驗完后讀取標簽,再選擇是合格品還是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直接送回加工此產品的員工那里返工,合格品送到下一工序或選擇入庫。
2、具體操作過程
工位臺處
具體操作是在工序開始時,將超高頻標簽分配給每個工位上的工人,標簽的數量與半成品的數量一樣。這些標簽里存儲著經過編制好的號碼,這些號碼被歸類放在工序對應的數據庫里。在每個工位的工作臺旁邊安裝一臺超高頻的工位機,當把這些標簽放在工位機上讀取時,可以查詢到這一道工序相關的信息,包括半成品的相關資料與加工要求等。因為服裝生產經常是多品種,小批量,所以經常要變換加工方式,用不同的操作要求和不同的工具,這時對員工來說可能會出現混亂或記不住處的情況,而通過在工位機上讀一下標簽,就能知道這件半成品該如果加工了,顯示屏會告訴你具體的加工方法。
每個工人都配發了一張超高頻員工卡,在開始工作時把員工放在工位機上,工位機才能工作,當下班時取走員工卡,工位機停止工作。工人在每加工完一件半成品后,就將一個標簽固定在半成品上面,然后在工位機上面讀一次,或者累積到一定數量后,一起放到工位機上面讀取,這樣可以省時省力些。這時,工位機將讀取到的標簽號與員工號一起發送到后臺系統,系統軟件就將標簽號與員工號關聯到一起,并存儲起來,讀取到多少個標簽,就為員工增加多少個產量。以后,讀取這張標簽時,就能查詢到是哪位員工生產了這件產品,包括生產的時間和在哪臺機上生產的。當員工做完一定量的半成品時,例如50件,就可以捆成一扎或裝入某個容器里面,讓負責收集完工產品的員工拿走。
工位機上面的顯示屏可以顯示從本次開機到現在讀到的標簽數量,還可以查詢一段時間的產量,如果系統支持甚至還可以查到工資是多少。
清點處
當工位上的工人做完半品后,累積到一定數量就由管理人員收集起來,收集后要進行點數,檢查每一扎半成品的數量是否準確。這里使用到的設備是一臺專門設計的清點機,員工將一扎的半成品放進這臺機的空箱子里,很快就能把數量統計出來了。因為每件半成品上面都系了一個電子標簽,這臺機能迅速地讀取所有標簽,讀取到了多少個標簽,就知道有多少個半成品了。如果發現數量不正確,管理員能通過標簽查知是哪個員工生產的半成品,然后反饋信息給該員工,以采取更正措施。
檢驗處
管理員清點完數量后的半成品要拿到檢驗處進行檢驗,看是否合格。在檢驗處安裝了一臺固定式的工位機,類似于工位機上面的工位機。檢驗員檢驗完一個半成品后要在工位機上讀取一次標簽并進行選擇操作,如果是合格品就選擇合格,相反不合格的就選擇不合格。如果是不合格產品,通過標簽可以知道是哪個員工做的,就送回該員工處進行返工。后臺軟件會記錄下合格品的數量與不合格品的數量,并生成合格率;同時記錄下每位員工生產半成品的合格率,為考核提供依據。合格的產品交給下一道工序的領料員或倉管人員,進行入庫操作。
這時掛在半成品上面的標簽就要取下來,送回給管理人員,再重新分配給工位上面的員工使用。這樣標簽可以重復利用,不需要不斷增加標簽數量了。
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數據的流動,數據交互與操作流程圖如下:
工位處讀取標簽
清點處讀取標簽
檢驗處讀取標簽
送到下一工序或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