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有人會問,漿紗機機前已經有了一套干分絞裝置,為什么還要再增加一套復分絞裝置呢?這是因為漿紗機原有的干分絞裝置,只能把上漿后整經軸上軸與軸之間粘連在一起的片紗,片與片之間分開,卻不能把每只整經軸上所卷繞的經紗根與根都分開。再加裝一套復分紗裝置的目的,就是要把經過上漿粘連在一起的每根經紗都分開。也就是說,經紗經過上漿,由烘房出來以后,經過大小兩次分絞就能將粘并在一起的片紗與每根紗都徹底的分開,分得清清爽爽,順順利利,從而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了漿紗片紗與每根紗的粘、并絞的問題,為提高漿紗質量和好軸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漿紗機前復分絞的使用,對純化纖織物,各種混紡織物及細號高密織物的生產尤為重要。這是因為純化纖紗及各種混紡紗表面毛羽多,經過上漿粘連在一起,如果在漿紗不徹底分開,織造過程中易造成開口不清、起毛、產生跳花,跳紗等疵點。細號高密織物,由于使用紗號細單紗強力低、彈性較好,雖然紗的表面光滑、毛羽比較少,但由于經紗的密度高,織造時經紗之間的摩擦加劇。如果在漿紗不能把粘連在一起的紗分開,并絞頭嚴重,勢必要增加織機的經向斷頭和三跳疵點,影響織造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據了解,目前在我國紡織企業中使用漿紗復分絞的還不多,即使有的企業使用也存在著用一用,停一停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復分絞的使用對漿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個企業的漿紗工作不過硬,就很難使用漿紗機前復分絞;二是操作比較麻煩。如果在漿紗過程中,由于使用的經紗質量不好,漿料選擇不當,或上漿率過高等,在復分絞時會造成大量斷頭,反而影響漿紗漿軸的質量。使用漿紗復分絞對企業來說,是對企業漿紗工作是否過硬的一個嚴格的考驗。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在漿紗過程中正常的使用復分絞,說明這個企業的漿紗工作是過硬的,這個企業的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肯定也會處在行業的最前列。
3結束語
筆者認為:要使用好漿紗機前復分絞,達到兩次干分絞,分絞輕快,斷頭少,漿紗滑爽,絞頭并頭少,落漿落棉少,產生的二次毛羽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織物品種選擇優質環保漿料,少用粘著力強的PVA-1799,組成以變性淀粉為主體的科學的漿料配方。如在滌棉細號高密品種上采用K2000多元復合變性淀粉取代部分PVA-1799,與其它上漿助劑組成配方。因為在漿料配方中,K2000對纖維素纖維的粘附力優于PVA,而對疏水性纖維的粘房力接近PVA,而具有良好粘附力、成膜性及粘度熱穩定性的K2000漿料為主體成分,漿液的粘度降低,容易滲透和被覆,漿膜柔軟,因而在車前干分絞和復分絞時,輕快、滑爽,斷頭極少,保證了復分絞的正常使用;
(2)不斷優化上漿工藝,積極采用“二高一低”上漿新工藝。上漿“二高一低”新工藝是我國近年來總結出來的一套新工藝,它是調配高濃度、低粘度漿液的基礎上,采用較高的壓漿力,使漿液滲透到紗的內部纖維之間起到很好的粘合作用,并較完整的被覆在紗的表面形成漿膜。生產實踐表明:“二高一低”工藝的實施,不僅提高了上漿質量,而且由于漿紗壓出回潮率降低,提高烘房的烘干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由于經紗上漿的滲透和被覆好,漿膜柔軟干分絞非常順利,為漿紗車前二次分絞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漿紗機前復分絞能否正常使用與漿紗值車工認真操作關系密切。因此,要求漿紗值車工在操作中,要掌握好蒸汽壓力、液面高低、漿液粘度,看好機器,合理調節經紗張力。自覺執行漿紗作用法,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做到“身不離車,眼不離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免積成大禍,從操作上確保復分絞的順利進行。
筆者作為一名老紡織科技工作者,數年前曾在企業做過技術咨詢工作,記得當時有一個企業正在1515型75布機上開發滌棉混紡產品,由于滌棉紗彈性好,在漿紗過程中,若張力略有松弛極易并頭,再加上易產生靜電。在織造過程中容易造成相鄰經紗互相纏繞,致使織機開口不清,斷頭增加不僅影響產品質量,而且影響到織機的生產效率。為此,我建議在滌棉紗使用的漿紗機上,除了用好原有的后濕分絞之外,在機前加裝了復分絞和上蠟裝置,使用后織機開口清晰度,經紗平滑度好,降低了摩擦系數,減少了靜電,防止經紗在織造過程中相互粘連,降低斷頭,織機的生產效率由原來80%左右,提高到95%以上,由于下機一等品率提高,使入庫一等品率穩定在99%以上,創造了該企業生產滌棉產品以來的最好水平。
這個事例充分說明了,生產滌棉和高密織物,漿紗在正常使用濕分絞的情況下,增加復分絞。對減少經紗粘并,提高好軸率,降低經向斷頭,提高織機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有積極的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