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化纖長絲生產都采用側吹風作為冷卻方式,這種生產工藝中的能源消耗占到了長絲生產成本的很大部分。進入21世紀,隨著人們對化學纖維性能和品質要求日益提高,細纖度滌綸、錦綸、丙綸長絲、復合超細海島長絲等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化纖長絲新產品的開發也出現了向高附加值差別化纖維發展的趨勢,這也就對冷卻吹風裝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風靡一時的側吹風冷卻裝置已無法達到長絲產品逐漸提高工藝的要求。于是,人們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冷卻絲束設備的改進,加速了新型化纖長絲冷卻技術——環吹風裝置的開發與應用。
環吹風裝置最早應用于短纖維紡絲的吹風冷卻上,在國內長絲生產中的應用也只有幾年時間。2004年國內廠家首先將德國巴瑪格研制的外環吹風技術應用于紡細纖維和超細纖維領域。這不僅達到了側吹風冷卻絲束裝置無法達到的超細纖維絲束品質的要求,而且還降低了能耗,使環吹風冷卻技術具備了更高的商業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三種典型外環吹風裝置
目前,國際市場上典型的外環吹風裝置主要有日本TMT、韓國三星、德國巴馬格等公司生產的產品。其中,日本TMT公司的外環吹風設備是較早開發出來的紡細纖維的環吹風裝置,風斜向上到水平直進風,可直接吹到每個風向整流筒上。前后風的分布不均勻,只有靠高風壓、高阻尼、吹風頭箱不漏風,才能達到各處分布風壓穩定,吹出穩定的風速。該裝置的高阻尼的元件就是整流筒,它采用一種特殊紙制的微孔蜂窩筒,靠高風壓保證風吹到絲束時是射線向心吹風,不直吹噴絲板面。日本TMT公司的外環吹風設備帶緩冷器和風過濾抽屜裝置,存在的問題是升降不夠平穩、容易偏斜。這是由于升降滑道偏低造成的,且整個升降裝置強度不夠。風向整流筒是紙制的,雖然風整流效果好,但使用壽命短,清洗三次就必須更換,因而運行成本高。
韓國三星公司的中心環吹風設備,風從中心向外吹。中心是一燭筒形吹風細筒,采用青銅基粉末冶金內膽和不銹鋼孔板組成的微孔均風裝置,噴絲板中心留有定位吹風芯筒的孔和吹風芯筒前后移動造成有不能打孔的區域,孔排列數目受到限制。韓國三星公司的中心環吹風有橫移,豎移的兩組氣缸,使吹風芯筒在鏟板、升頭時移開。該裝置的緩冷器采用抽板活動式,抽板間隙大、易漏風、易存漿液。中心向外吹風的缺點是該結構進出風必須嚴格平衡,操作要求較嚴格,否則氣室內氣壓就會失衡,引起絲擾動。燭筒形吹風細筒成本高,靠高阻尼達到風的均勻性,能耗大。
德國BARMAG公司的外環吹風設備,風從風道上來經第一層多孔板進入第一個整流室,再向上穿過水平多孔板進入第二個整流室,再穿過圓形多孔板與多層網組成的第三整流室,然后經過多層網把風打成霧狀。半密閉式外環吹風裝置能形成一個相對恒定的風動態平衡的氣流環境,所以得到的纖維截面成型規整,內外層差異小。升降導向在兩側,更利于環吹風箱升降的穩定性。德國BARMAG公司外環吹風設備可重復清洗使用,使用壽命長,它沒有進風過濾裝置,不帶緩冷器。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