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抗菌性與抗紫外功能 竹子生長在崇山峻嶺的大自然中,極少受到污染,在生產過程中又采用高新技術工藝處理,保持了竹纖維的抗菌性沒被破壞。竹纖維中含有天然的抗菌物質,日本研究人員的實驗證實了竹瀝有廣泛的抗微生物功能,由竹纖維制成的紡織品24 h抗菌率可以達到71%,竹纖維中的葉綠素和葉綠素銅鈉都具有較好的除臭作用。竹纖維織物對紫外線的反射率比麻織物、棉織物低,也就意味著具有更強的吸收紫外線作用,特別是在C波領域,竹纖維中所含的葉綠素銅鈉是安全、優良的紫外線吸收劑,抗紫外線功能比棉強20倍。
2、竹纖維紡紗性能分析
2.1再生竹纖維紡紗性能
再生竹纖維紡紗可以參照粘膠纖維紡紗工藝進行。在混紡時要注意纖維之間的性能差異,在原料混合時也要進行補濕并加入適量的抗靜電劑。混合后的上機回潮率控制在10%左右,這樣可以調整纖維之間、纖維與機件之間的摩擦系數,消除靜電,增加纖維的集束性。原料混合后要存放一定的時間后方可加工。在梳理時要適當加大入口隔距,減少落纖量和避免損傷纖維,速度適當放慢,減少揉搓,減少“麻粒”的產生。在并粗工序由于竹纖維無卷曲,抱合力較差,并條宜采用較小的喇叭口可使須條緊密、光潔,斷頭少。粗紗捻系數應比棉增大5%~10%,并采用“大隔距、重加壓、小張力”的工藝原則。細紗工序要合理選用錠子速度、鋼領鋼絲圈型號,減少毛羽,提高條干水平和成紗質量。
2.2原生竹纖維紡紗
株洲雪松公司用原生竹纖維在苧麻紡紗系統和棉型設備上進行紡紗試驗,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四川閬中棉紡織廠試紡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這可能跟原生竹纖維的性能有很大的關系,株洲雪松公司使用的竹纖維大部分已單纖化,而閬中棉紡織廠所用的竹纖維基本上是束纖維,既粗又短,由此可見,竹纖維的制備技術決定了原竹纖維的性能與紡紗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