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shambaugh等人建立了"非等溫性、非牛頓性流體"熔噴數學模型,但該熔噴數學模型局限于較低的熔噴牽伸速度,即熔噴纖維不會發生嚴重的振動情況。熔噴模頭下2cm處紡絲線25次曝光的頻閃照片,顯示熔噴纖維垂直于紡絲線的運動是非常明顯的。
熔噴模頭下2cm處紡絲線多次曝光的頻閃照片
實驗表明,熔噴工藝中采用振動的氣流牽伸方式,有利于得到更細的纖維。不同氣流流量下牽伸氣流振動頻率對熔噴纖維細度有一定的影響。結果表明,進入熔噴組合模頭的牽伸空氣如果是振動的,則可獲得較細的纖維。
<<上一頁[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