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織軸的倒斷頭情況在漿紗工序沒有正常及時反映出來,而在穿筘工序的穿綜過程中發現,要及時安排單紗上漿小樣機人員配備補頭紗交與穿筘工序,由穿筘工序將配備的補頭紗隨織軸掛機。
(2)織造車間在織造過程中,補頭紗不夠時,由織造車間提供品種、色號及數量,聯系準備車間,準備車間安排單紗漿紗小樣機人員按織造車間的要求配備補頭紗,再按正常補頭紗的程序與織造車間進行交接。
(3)補頭紗原筒紗的準備。如果經、緯紗通用,補頭紗由織造車間提供給準備車間單紗上漿小樣機人員;如果只用作經紗,補頭紗由準備車間單紗上漿小樣機人員提供。用完后,準備車間單紗漿紗小樣機人員負責將剩余筒紗分品種、色號退還原取處。
6 補頭紗的相關要求
(1)補頭紗的長度要求。每個補頭紗的長度必須保證300 m。
(2)補頭紗的數量要求。正常補頭紗的配備數量,每品種每織軸每種顏色配備4個補頭筒紗;非正常補頭紗的配備數量,視具體情況而定。
(3)補頭紗的質量要求。補頭紗的上漿、回潮、毛羽降低率、耐磨次數、上漿不勻率等上漿質量必須達到工藝要求。
(4)穿筘工序的穿綜要求。穿筘工按工藝要求進行穿綜,遇到倒斷頭的部位要留出相應的綜、筘和停經片,以便補頭紗在織造過程中接在工藝規定的位置后,能夠正常的織造和保證正確的布面組織。
(5)補頭紗的交接要求。準備車間單紗上漿小樣機人員根據補頭紗的相關要求配備補頭紗,并在表格上填寫品種、色號及補頭紗個數,一式兩份,送織造車間進行交接簽字。?
7 結束語
“單紗上漿小樣機上漿補頭法”在“用筒腳上稀漿補頭法”的基礎上更加完美地解決了筒染品種的非雙織軸品種織軸倒斷頭的補頭問題;“經軸、織軸多頭補頭法” 解決了松式經軸軸染品種及雙織軸品種織軸倒斷頭的補頭問題;“漿紗倒軸補頭法” 解決了倒斷頭多且較集中的織軸在織造過程中產生松緊經疵布的問題;“穿筘把關法”、“織造反饋法”是“補頭”過程控制中的兩道監控補頭方法,以使整個“補頭”過程進行閉環管理。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