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市場受制“安全標準” “中國出口貿易不能只考慮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還必須重視產品安全、環境保護、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科技進步等問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夏友富在不久前舉行的2008中國(無錫)國際商協會合作論壇上向記者表示,關注產品安全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最重要非關稅壁壘。 目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通常在產品質量方面嚴加把關,但對產品安全、環境保護的重視度不夠。尤其是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市場需求下降,歐盟對我們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的現在,歐洲注重紡織品生態環保的檢測也對我國紡織業出口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除了目前使用范圍最廣、最具權威性的國際性紡織品生態標簽Oeko-Tex Standard100已經在北歐、西歐、日本、美國廣泛使用,對進口服裝的偶氮、游離甲醛等100多種有害物質含量進行限制外,2007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歐盟Reach(Registration,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更受到國內紡織業的高度關注。而2008年6月27日正式生效的《關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銷售及使用的指令》(簡稱PFOS指令)規定,歐盟市場上銷售的制成品中PFOS含量不能超過總質量的0.005%。 此外,服裝標簽也成為近年來影響我國對歐盟、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技術性貿易限制。有數據顯示,在我國出口美國的服裝中,有25%的“不合格品”是標簽不合格,而非質量不好。 國內安全標準亟需加強 盡管隨著出口貿易的發展,我國紡織業越來越關注紡織品服裝的安全性,但就目前的檢測結果來看,形勢并不樂觀。2007年,常熟市共抽查出口紡織品服裝面料、毛衫、羽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