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報告編寫基本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
審核報告編寫基本內容
前言.
第1章企業概況.
第2章審核準備.
第3章預審核.
第4章審核.
第5章實施方案的產生和篩選.
第6章實施方案的確定.
第7章方案的實施.
第8章持續清潔生產.
第9章本輪清潔生產審核結論.
前言⑴清潔生產環境保護戰略產生的背景
⑵國家與地方政府對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要求
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范圍
⑷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計劃
⑸企業對咨詢機構的委托
⑹本輪審核所依據的國家與地方政府有關清潔生產、清潔生產審核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等文件
第1章 企業概況1.1企業概況
(1)基本情況
企業組建時間、隸屬關系、所有制性質、行業類別、設計能力、主要產品種類等
(2)地理位置
①企業所在區域地理位置文字說明及區域地理位置圖;
②企業所在廠區位置平面布置圖及文字說明;
③企業周邊500米范圍的環境敏感點狀況(如水源、河流、醫院、學校、幼兒園等)。
(3)近三年生產經營情況和環境保護情況,并說明近三年是否遭到環保處罰、投訴信訪、環境污染事件等;
近三年主要產品及產量情況、產值與利潤變化情況;
近三年在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方面取得的各項榮譽;
近三年在環境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環境標志產品等認證獲證情況。
1.2 企業組織機構
⑴本輪審核期企業組織機構設置及文字說明;
⑵繪制企業組織機構圖,包括:企業管理層—企業職能部門管理層--生產車間實體層。
第2章審核準備2.1企業審核領導機構設置
⑴企業設置審核領導小組和審核工作小組的依據;
清潔生產審核領導小組的組建
繪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領導小組成員與職責分工表。
表2-1 審核領導小組成員與職責分工表
姓名 | 職務及職稱 | 來自部門 | 小組中職務 | 職 責 |
表2-2 審核工作小組成員與職責分工表
姓名 | 職務及職稱 | 來自部門 | 小組中職務 | 職 責 |
| ||||
⑵企業審核領導小組/工作小組設置與成員分工表及相關文字說明;
2.2審核工作計劃及質量保證措施
⑴審核工作計劃編制依據
⑵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計劃表
表2—3 審核工作計劃表
階段 | 工作內容 | 完成時間 | 責任部門 及負責人 |
1.審核準備 | |||
2.預審核 | |||
3.審核 | |||
4.實施方案產生和篩選 | |||
5.實施方案的確定 | |||
6.方案實施 | |||
7.持續清潔生產 | |||
8.審核驗收準備 |
2.3宣傳和培訓
⑴企業開展宣貫、培訓的時間、地點、人數,插入培訓教材、會場宣貫、課堂講課、結業證書、培訓合影等照片;
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文字說明,包括編寫的宣傳材料、采用宣傳方法、宣傳普及率;并插入相關照片。
2.4 克服障礙
采用表格形式,文字說明在思想、組織、資金、技術等方面存在哪些障礙,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克服。
表2—4 清潔生產障礙及解決辦法
障礙 | 表 現 | 解決辦法 |
思想障礙 | ||
組織障礙 | ||
技術障礙 | ||
資金障礙 |
第3章 預審核
3.1 企業生產概況
3.1.1生產工藝流程
⑴說明企業生產全過程,一般包括:生產全過程所涉及的各主要生產工序或各生產操作單元;
⑵繪制企業生產全過程圖;
3.1.2主要生產設施
⑴說明審核基準期企業主要生產設施配置情況;
⑵ 繪制企業審核范圍內各主要生產工序主要生產設施一覽表;
3.1.3生產產品
⑴說明審核基準期企業產品生產情況;
⑵ 繪制企業審核范圍內各主要產品產量、產值匯總表;
3.1.4原輔料消耗分析
⑴說明審核基準期企業原輔料消耗情況;
⑵ 繪制企業審核范圍內各主要生產工序原輔料消耗一覽表;
3.1.5能源與水消耗分析
⑴說明近三年能源消耗情況,并與審核期企業能源消耗情況對比分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編制企業審核范圍內各主要工序能源消耗匯總表(折成噸標煤表示)
⑵簡要說明近三年水資源消耗情況,并與審核基準期企業水消耗情況對比分析;
編制企業審核范圍內各主要工序水消耗匯總表;
⑶企業現有節能、節水技術措施與指標完成情況;
3.1.6產污和排污現狀分析
⑴企業各主要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產排控制技術措施情況;
⑵審核基準期企業生產過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情況,使用有毒有害物質情況(統計表);
⑶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廢水、廢氣、固廢、噪聲等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并附有近三年企業主要污染因子環保監測報告(具有環保監測資質);
⑷污染物總量控制及主要污染物減排執行情況;
⑸企業生產全過程固廢處置、利用情況;
⑹環保管理制度貫徹執行情況。
3.2 企業清潔生產現狀水平分析
3.2.1與國家及地方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詳細說明)
現行的工藝設備是否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產業政策
表3—1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對比表
分類 | 目錄內容 | 企業 |
鼓勵類 | | |
限制類 | ||
淘汰類 |
3.2.2與企業所在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對比分析(詳細說明,如果無行業清潔生產標準或指標體系標準可簡要說明情況)
3.2.3與企業所在行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包括資源、能源等)、環保指標對比分析(詳細說明,如果無行業可比的技術經濟指標,需要詳細說明該部分內容)
⑴企業與所在行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比(表);
⑵企業與所在行業環保指標對比(表);
3.3 確定企業審核范圍內的審核重點
⑴確定審核重點的原則與依據;
⑵根據對企業清潔生產現狀水平的分析結果篩選審核重點;
⑶審核重點的確定。
3.4 設置企業本輪審核的清潔生產目標
⑴清潔生產目標的設置依據(國家清潔生產標準及指標評價體系、國家節能減排分解指標、行業先進水平、企業歷史最好水平);
⑵清潔生產目標的設置,繪制企業清潔生產目標設置表(主要為定量指標值,一般應包括:現狀、近期(當年)、中期(審核后2-3年)、遠期(審核后5年)、絕對量與相對量)。
表3-2 企業本輪清潔生產審核目標設置一覽表
指標 分類 | 指標項 | 現狀值 | 近期值 | 中期值 | 遠期值 | |||
絕對量 | 相對量 | 絕對量 | 相對量 | 絕對量 | 相對量 | |||
4.1 企業審核重點概況(當審核重點為企業整體過程,該節內容與預審核相關內容重復,可適當簡化)
⑴企業審核重點平面示意圖;
⑵企業審核重點組織機構(或生產崗位設置)圖;
⑶企業審核重點各單元操作工藝流程圖或設備流程圖;
⑷企業審核重點各單元操作功能說明表。
表4- X審計重點單元操作功能說明表
單元操作名稱 | 功 能 |
4.2 企業審核重點計量檢測核實
對企業各主要生產工序物料、能源、水、污染物產排輸入、輸出計量儀器的分布、配置、使用與維護、記錄、統計與管理等情況進行說明,并附相關統計表。
⑴物料、水、能源、污染物產排輸入、輸出計量儀器的分布、配置不全的企業,補充平衡實測;
⑵具有實測能力的企業對近期所做的平衡數據進行核實(企業能源審計數據可納入審核報告)。
4.3 企業審核重點物料平衡
⑴說明編制物料平衡圖的數據來源;
⑵繪制企業審核重點生產過程物料平衡圖;
⑶對審核重點物料平衡圖中物料平衡結果進行分析;
⑷對審核重點物料平衡圖中物料流失的部位、流失的原因、流失量進行分析;
⑸與同行業或同工序先進工藝技術或設備對比,以尋找和發現減少物料消耗的清潔生產潛力與機會。
4.4企業審核重點水平衡
⑴說明編制水平衡圖的數據來源;
⑵繪制水平衡圖或表;
⑶對審核重點水平衡圖中水平衡結果進行分析;
⑷對審核重點水平衡圖中水流失的部位、流失的原因、流失量分析;
⑸與同行業或同工序先進工藝技術或設備對比,以尋找和發現減少水消耗的清潔生產潛力與機會。
4.5企業審核重點污染因子平衡
⑴說明編制污染因子平衡圖的數據來源;
⑵繪制企業審核重點污染因子平衡圖;
⑶對污染因子平衡圖中污染因子平衡結果進行分析;
⑷對污染因子平衡圖中污染因子產生的部位、原因、排放量分析;
⑸與同行業或同工序先進工藝技術或設備對比,以尋找和發現減少污染因子排放的清潔生產潛力與機會。
4.6 企業審核重點能源平衡
⑴說明編制(煤、氣、水、電)能源平衡圖的數據來源;
⑵繪制能源平衡圖或表;
⑶對審核重點能源平衡圖中能源平衡結果進行分析;
⑷對審核重點能源平衡圖中能源流失的部位、流失的原因、流失量分析;
⑸與同行業或同工序先進工藝技術或設備對比,以尋找和發現減少能源消耗的清潔生產潛力與機會。
4.7 企業審核重點原輔料與能源消耗、廢棄物產生原因分析
以表格方式
表4-X-1 審核重點原輔料消耗原因分析表
原輔料消耗發生部位 | 原輔料名稱 | 影 響 因 素 | |||||||
原輔材料和能源 | 技術 工藝 | 設備 | 過程 控制 | 產品 | 廢棄物特性 | 管理 | 員工 | ||
| |||||||||
表4-X-2 審核重點水消耗原因分析表
水消耗產生 部位 | 水的用途(工藝水、循環水、冷卻水等) | 影 響 因 素 | |||||||
原輔材料和能源 | 技術 工藝 | 設備 | 過程 控制 | 產品 | 廢棄物特性 | 管理 | 員工 | ||
表4-X-3 審核重點廢棄物原因分析表
廢棄物產生 部位 | 廢棄物名稱 | 影 響 因 素 | |||||||
原輔材料和能源 | 技術 工藝 | 設備 | 過程 控制 | 產品 | 廢棄物特性 | 管理 | 員工 | ||
|
表4-X-4 審核重點能源消耗原因分析表
能源消耗產生部位 | 能源名稱 | 影 響 因 素 | |||||||
原輔材料和能源 | 技術 工藝 | 設備 | 過程 控制 | 產品 | 廢棄物特性 | 管理 | 員工 | ||
5.1 方案產生與匯總
⑴文字說明本輪審核企業清潔生產合理化建議、方案產生途徑和方式;
⑵清潔生產方案初選方法和結果;
⑶清潔生產方案無、低、中、高費劃分的規定;
⑷方案匯總。按審核8個方面進行分類,內容包含方案類別、方案名稱、方案簡述、方案投資,屬無、低、中、高費方案;
表5-X 清潔生產方案匯總表
方案 編號 | 方案 名稱 | 方 案 簡 介 | 預計 投資 | 費用 類別 | 預 計 效 果 | |
環境效果 | 經濟效益 | |||||
一、原輔材料和能源替代 | ||||||
< | | |||||
二、技術工藝改造 | ||||||
三、設備維護和更新 | ||||||
四、過程優化控制 | ||||||
五、產品更換或改進 | ||||||
六、廢棄物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 | ||||||
七、加強管理 | ||||||
八、員工素質的提高及積極性的激勵 | ||||||
5.2 中高費方案篩選
⑴文字說明中高費方案篩選的依據,并繪制方案權重、計分依據表;
表5-X 清潔生產方案權重與得分評判依據表
影響因素 | 權 重 | 方案得分 | ||
8-10 | 5-7 | 1-4 | ||
減少環境 危害 | X | 污染物產生量或排放量削減>X% | 污染物產生量或排放量削減X%-X% | 污染物產生量或排放量削減<X% |
經濟可行 | X | 年經濟收益與總投資之比>X | 年經濟收益與總投資比在X-X之間 | 年經濟收益與總投資比<X |
技術可行 | X | 技術成熟,無風險 | 技術較成熟,有一定風險 | 技術不成熟,有較大風險 |
易于實施 | X | 從資金、技術、場所、組織、人員素質、外部條件等方面來說,對方案實施沒有度 | 從資金、技術、場所、組織、人員素質、外部條件等方面來說,對方案實施有一定難度 | 從資金、技術、場所、組織、人員素質、外部條件等方面來說,對方案實施有較大難度 |
節約資源 | X< | 方案實施后比實施前,提高資源利用率>X% | 方案實施后比實施前,提高資源利用率在X%-X%之間 | 方案實施后比實施前,提高資源利用率<X% |
節約能源 | X | 方案實施后比實施前,節約能源>X% | 方案實施后比實施前,節約能源X%-X% | 方案實施后比實施前,節約能源<X% |
可持續發展前景 | X | 方案實施后,在經濟、環境、社會三個方面都能取得很好的效益 | 方案實施后,在經濟、環境、社會三個方面中,只有兩個方面能取得較好的效益 | 方案實施后,在經濟、環境、社會三個方面中,只有一個方面能取得較好的效益 |
⑵文字說明中高費方案篩選方法和篩選結果,繪制方案權重總和計分排序表。
表5-X 方案的權重總和計分排序表
權重因素 | 權重值(W) | 方案得分(R=1-10) | |||
方案編號 | 方案編號 | 方案編號 | 方案編號 | ||
減少環境危害 | < | | | | |
經濟可行 | |||||
技術可行 | |||||
節約資源 | |||||
節約能源 | |||||
易于實施 | |||||
可持續發展前景 | |||||
總分(& sum;W×R) | |||||
排序 |
6.1 備選方案可行性分析
6.1.1企業方案
6.1.1.1方案簡介
包括:方案名稱,方案類型(節能、降耗、減排、綜合利用),方案與清潔生產及循環經濟的符合性。
⑴方案工藝原理
⑵方案工藝流程
⑶方案主要生產設施、設備
⑷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⑸可能的環境影響及污染防范措施
6.1.1.2技術可行性分析
主要說明該方案采用的工藝技術,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屬于成熟可靠的技術,較少技術風險。
6.1.1.3環境可行性分析
說明該方案實施后可能取得的環境效益,包括對廢水或廢氣或固廢或噪聲等污染物的減排,不會造成新的環境污染。
6.1.1.4 經濟可行性分析
⑴總投資費用 ( I )
說明該方案總投資及分項投資,分項投資包括:生產設備購置費、建筑費、安裝費和其它費用。
列出計算公式:總投資=建筑費+安裝費+設備費+工程其它費。
⑵年運行費用總節省金額(P)
說明年運行費用總節省金額中的效益來源,一是通過降低能耗、物耗、減排污染物、固廢綜合利用取得的效益,二是通過提高產品產量、生產效率增加的效益。
年運行費用總節省金額(P)=(通過節能、降耗、減污、綜合利用取得的收益)+( 通過提高產品產量、生產效率增加的收益)-(方案年生產或運行成本)
⑶ 年增加現金流量(F)
a、年折舊費(D)
說明設備使用年限,計算年折舊費,公式如下:
年折舊費(D)=總投資
b、納稅利潤(T)=P-D
c、凈利潤(E)
按照國家有關稅收政策規定,確定產品增值稅率,所得稅率,計算凈利潤如下:
產品增值稅=某產品產值×增值稅率;
所得稅=納稅利潤×所得稅率;
凈利潤(E)=應納稅利潤(T)-各類稅;
d、年增加凈現金流量(F)
年增加凈現金流量(F)=凈利潤(E)+年折舊費(D);
⑷ 投資償還期(N)
投資償還期(N)=總投資費用(I)÷凈現金流量(F);
⑸ 凈現值(NPV)
確定設備使用年限,貸款利息,選取年貼現值系數,計算凈現值:
;
⑹ 內部收益率
根據公式,求出K1和K2值;
通過查表或軟件程序求出i1、i2值;
計算:NPV1 =F×K1-I;NPV2 = F×K2-I;
計算:
判斷方案經濟可行性依據:NPV>0;IRR>行業基準收益率或銀行貸款利率;
依據經濟可行性判定原則,說明該方案經濟可行性結論。
6.2備選方案經濟可行性綜合分析
⑴文字說明評判多個備選方案經濟可行性優劣;
⑵繪制多個備選方案經濟評估指標匯總表。
表6-X 清潔生產方案經濟評估指標匯總表
方案 名稱 | 經濟評估指標 | ||||||||
總投資 (萬元) | 總節省 金額 (萬元) | 設備 折舊費 (萬元) | 凈利潤 (萬元) | 年增 現量 (萬元) | 償還期 (年) | 凈現值 (萬元) | 內部收益率 (%) | 排序 | |
6.3 確定推薦方案
根據備選方案技術、環境、經濟評估結果,推薦擬實施清潔生產方案。
第7章 方案的實施文字說明實施清潔生產方案的必要性;實施清潔生產方案的組織要求;方案實施階段的主要任務。
7.1 方案實施情況簡述
⑴已實施方案情況
①已實施無低費方案占無低費方案的百分比,已實施中高費方案占中高費方案的百分比;
②繪制已實施無低費、中高費方案統計表。
⑵ 擬實施方案情況;
①擬實施方案總數及占方案產生總數的百分比;擬實施無低費、中高費方案數分別占無低費、中高費方案產生總數的百分比;
②繪制擬實施無低費、中高費方案統計表。
表7--X 清潔生產方案匯總表
方案 編號 | 方案 名稱 | 方 案 簡 介 | < 費用 類別 | 實施 時間 | 預 計 效 果 | ||
環境效果 | 經濟效益 | ||||||
一、原輔材料和能源替代 | |||||||
二、技術工藝改造 | |||||||
< | | | |||||
三、設備維護和更新 | |||||||
四、過程優化控制 | |||||||
五、產品更換或改進 | |||||||
| |||||||
六、廢棄物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 | |||||||
七、加強管理 | |||||||
| |||||||
八、員工素質的提高及積極性的激勵 | |||||||
7.2 已實施方案成果匯總
⑴已實施無/低費方案成果匯總
文字并列表說明已實施無低費方案產生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情況
⑵已實施中/高費方案成果匯總表
用文字并列表說明已實施中高費方案產生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情況。
⑶已實施方案成果與清潔生產(近期)目標對比一覽表;
①編制已實施方案(含無低費、中高費方案)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匯總表,并進行相關文字說明;
②編制已實施方案清潔生產指標核算表,并進行相關文字說明;
③編制已實施方案清潔生產指標值與近期清潔生產目標值的對比表,說明清潔生產目標實現情況;與清潔生產標準對比,說明清潔生產水平提升情況。
7.3 擬實施中/高費方案成果預測
⑴中/高費方案實施計劃表
編制中/高費方案實施計劃表,并進行相關文字說明
⑵擬實施中/高費方案成果預測匯總表
編制擬實施中高費方案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成果預測匯總表,并進行相關文字說明;
⑶擬實施中/高費方案成果與清潔生產(中、遠期)目標對比一覽表;
①編制擬實施中高費方案清潔生產指標核算表,并進行相關文字說明;
②編制擬實施中高費方案清潔生產指標值與中遠期清潔生產目標值的對比表,預測清潔生產目標實現情況;與清潔生產標準對比,說明清潔生產水平提升情況。
7.4方案全部實施后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⑴清潔生產方案全部實施效果匯總表;
編制本輪審核全部方案實施后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匯總表,并進行相關文字說明;
⑵全部方案實施后的成果與清潔生產目標對比一覽表。
①編制本輪審核全部方案實施后清潔生產指標核算表,并進行相關文字說明;
②編制本輪審核全部方案實施后清潔生產指標值與中遠期清潔生產目標值的對比表,預測清潔生產目標實現情況;與清潔生產標準對比,預測清潔生產水平提升情況。
表7-X企業本輪清潔生產審核完成目標情況一覽表
指標 分類 | 指標項 | 現狀值 | 近期值 | 中期值 | 遠期值 | |||
絕對量 | 相對量 | 絕對量 | 相對量 | 絕對量 | 相對量 | |||
| ||||||||
8.1健全完善企業清潔生產領導機構
將本輪審核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領導小組、工作小組轉為企業長期推進清潔生產工作的領導機構。
8.2健全完善企業清潔生產管理制度
8.2.1補充制定或完善企業清潔生產管理制度
8.2.2補充制定或完善企業清潔生產獎勵機制
8.2.3確保穩定的清潔生產資金來源
說明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方案的資金來源,強調以企業自籌資金為主。
8.3 企業持續清潔生產計劃
企業持續清潔生產計劃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⑴逐步建立、健全企業清潔生產指標管理考核辦法;
⑵繼續組織實施本輪未完成的清潔生產方案;
⑶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削減國家控制的污染物排放總量;
⑷提出下一輪審核方向、審核重點。
8.4 企業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宣傳、培訓
采取有效宣傳、培訓手段,在企業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生產崗位員工中推廣普及清潔生產知識和方法,提高清潔生產意識。
第9章 本輪清潔生產審核結論9.1企業清潔生產水平現狀評價(包括生產工藝、管理水平、技術水平)
9.2企業產污、排污現狀所處水平及其真實性、合理性評價
9.3 企業通過本輪清潔生產審核目標指標的完成情況
9.4已實施清潔生產方案成果總結
9.5擬實施清潔生產方案效果預測
附件:
1.企業簡況表
2.地方政府有關企業開
3.企業啟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通知
4.企業清潔生產管理制度
5.企業清潔生產獎勵管理辦法
6.企業近三年、審核期間污染物排放檢測(監測)報告
7.各類證書(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節能認證證書、環境標志認證證書、資源綜合利用證書)
8.本輪清潔生產審核績效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