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印染廢水水量大、色度深、堿性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水質復雜多變,可生化性不強,是公認的難處理廢水之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染料工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們對物質生活要求的提高,新型助劑、染料、整理劑等在印染行業中被大量使用,其分子結構日趨復雜,性能也越來越穩定,給處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采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技術很難將廢水處理達標排放。所以探索新的、更為有效的現代生物技術來處理印染廢水就很有必要。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具有高效凈化能力的微生物種類及菌株的尋找分離、篩選以及基因工程菌的人工構建;2.常規生物處理技術的生物學原理及強化方法;3.自然生物處理技術及氧化塘、生物塘、以及綜合生物塘、人工濕地等處理方法。而通常所指的現代生物技術即生物工程,它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或其組織、細胞等)的特性和功能,設計、構建具有預期性能的新物質或新品系,以及與工程原理相結合,加工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綜合性技術,主要包括基因、細胞、酶和發酵等工程等四大技術體系。(二)現代生物技術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現狀1.高效菌篩選分離處理技術。印染廢水具有較強的特異性,單純利用常規的微生物很難實現對印染廢水中污染成分的降解和脫色處理。篩選具有特異性能的高效菌成為處理印染廢水較為常用的現代生物技術之一。國內外專家在尋求高效菌種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發現混合微生物比純菌種對難降解的染料有更好的降解作用,這可能是以共代謝為基礎的協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將共代謝機制用于生物強化系統中的實例還不多見。常用的方法是采集印染廠的活性污泥經培養、馴化而獲得生物菌,并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不斷地重復接種使用。羅國維、林世光等在上世紀80年代研究開發的“優勢菌處理工業廢水技術”中,通過投加經過篩選的優勢菌群,結合強化不完全厭氧(水解)和好氧兩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