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超濾膜長期、穩定運行的因素分析
超濾作為納濾、反滲透的預處理手段之一,對膠體以及高分子物質有良好的分離能力。根據原水性狀選擇高效的運行方式,開發有效的反沖洗和化學洗滌方法等成為膜分離技術能否實用化的關鍵所在。在某給水廠歷時近2年的超濾試驗中,考察了原水性狀、水溫、膜表面流速等因素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1 試驗方法及條件?
1?1原水水質? 以日本八戶市馬淵川河水經過沉砂、過濾(150μm)預處理后作為原水,其水質如表1所示。
表1 原水水質? | |||||
項目 | 測定結果 | ||||
最低 | 最高 | 平均值 | 測定次數 | ||
水溫(℃) | 1.1 | 28.5 | 12.3 | 516 | |
細菌(個/mL) | 170 | 27000 | 1700 | 88 | |
大腸桿菌(個/100mL) | 10 | 14000 | 2400 | 88 | |
高錳酸鹽指數(mg/L) | 2.6 | 29.3 | 6.9 | 45 | |
Cl-(mg/L) | 5.9 | 17.9 | 10.3 | 45 | |
總鐵(mg/L) | 0.05 | 3.68 | 0.63 | 22 | |
總錳(mg/L) | 0.007 | 0.127 | 0.037 | 22 | |
硬度(mg/L) | 27 | 54 | 41 | 14 | |
鋁(mg/L) | 0.15 | 2.29 | 0.8 | 9 | |
pH | 7.0 | 7.8 | 7.4 | 91 | |
色度(倍) | 1.3 | 12 | 5.0 | 498 | |
濁度(NTU) | 0.9 | 1500 | 13.3 | 518 | |
電導率(μS/cm) | 70 | 187 | 137 | 91 | |
E260 | 0.015 | 0.115 | 0.033 | 90 | |
TOC(mg/L) | 31 | 160 | 66 | 82 | |
TOC/E260 | 31 | 160 | 66 | 82 |
1.2 設備? 設備及流程見圖1。?
膜的材質為中空管式醋酸纖維素膜(截留分子質量為15×104u),加壓透水方式為內壓型十字流式,由循環泵控制流量,反沖洗間隔時間為30min。為防止微生物繁殖,反沖洗時添加5mg/L的次氯酸鈉溶液。另外,長期運行將使膜負荷逐漸增大,在物理沖洗不能恢復透水量時使用500mg/L的次氯酸鈉和5%的檸檬酸各
2 運行結果及討論?
2.1 透過水質? 處理水質如表2所示。?
表2 透過水質 | |||||
項目 | 測定結果 | ||||
最低 | 最高 | 平均值 | 測定次數 | ||
水溫(℃) | 2.8 | 29.1 | 13.7 | 516 | |
細菌(個/mL) | 0 | 4 | 0 | 82 | |
大腸桿菌(個/100mL) | 0 | 0 | 0 | 45 | |
高錳酸鹽指數(mg/L) | 1.4 | 8.6 | 2.8 | 22 | |
Cl-(mg/L) | 5.7 | 18 | 10 | 44 < | |
總鐵(mg/L) | 0 | 0.03 | 0.00 | 22 | |
總錳(mg/L) | 0 | 0.04 | 0.008 | 22 | |
硬度(mg/L) | 27 | 53 | 40 | 14 | |
鋁(mg/L) | 0 | 0.04 | 0.01 | 9 | |
pH | 7.1 | 7.8 | 7.5 | 91 | |
色度(倍) | 0.2 | 6.9 | 1.8 | 496 | |
濁度(NTU) | 0 | 0.2 | 0.0 | 510 | |
電導率(S/cm) | 70 | 197 | 137 | 91 | |
E260 | 0.013 | 0.078 | 0.025 | 90 | |
TOC(mg/L) | 0.7 | 3.3 | 1.5 | 86 | |
TOC/E260 | 37 | 143 | 67 | 82 |
由表2可以看出,超濾對濁度、細菌、大腸桿菌的去除率為100%;總鐵幾乎被完全去除;對總錳的去除率為72%左右;對色度的去除率為60%左右;TOC和E260指標也顯示出類似的處理特性。?2.2 透水率對膜壓差的
夏季膜原水的TOC/E260值為30~60的數據較多,根據丹保等人[1]的理論可知,該水中以高分子腐殖物質為主,冬季則反之。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水的數值高于原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數高分子物質被截留,而透過水中主要是含低分子質量的分子。被截留的高分子腐殖物質,一部分附著在膜表面上使負荷逐漸增大,于是進入冬季時造成了膜兩側壓差急劇增高。? ②電鏡及色譜分析? 試驗結束后對膜斷面進行電鏡觀察可清晰地看到膜表面或者表層都有厚實的污染層生成,此污染層是膜兩側壓差增大的主要原因,并且是由原水的濁度、有機物和無機污染物構成的混合體引起的。根據原水的有機物分子質量分布及高效液相色譜(HPLC)的分析結果看出,原水中1/3以上是高分子有機物(分子質量為數萬以上),而原水和透過水中低分子有機物的分子質量分布基本沒有發生變化。這說明膜污染只能是由來自高分子有機物質及其與無機物質的混合體附著在膜的表面造成的。2.4 無機物的影響? 引起膜兩側壓差增大的原因除了有機污染物以外,還有無機污染物的影響,選用能量分散型
3 結論
①試驗的2年間透過水質一直良好、穩定。 ②在冬季低溫時,將膜表面流速由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