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今年“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 ITMA 亞洲展覽會”是我國“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的第一次展會。我國紡織工業圍繞《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發展綱要》,堅持轉型升級,在企業信息化方面體現了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因此本屆展覽會涉及的信息化技術較之往屆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出現了一些新趨勢,在紡織企業生產監控管理和企業信息化管理 2 方面都有新發展。
同往屆一樣,紡織企業信息化的相關產品和技術分為“生產監測和管理系統”與“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2 類,前者以制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簡稱 MES)為主,是《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發展綱要》中要重點突破的 50 項關鍵技術之一;后者以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s Resource Planning,簡稱 ERP)為主,既是要重點突破的關鍵技術,又是要重點推廣的先進適用技術。
本屆評估報告先按技術領域分類,在生產監測和管理系統中又按不同行業的應用分類,更加突出生產管理信息化應用的行業特點。
1.“十二五”期間“兩化”深度融合是趨勢
“十二五”期間是建設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是紡織工業當前面臨的首要任務,加強信息化建設是實現這項任務目標的重要途徑。紡織生產裝備已經形成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優勢,信息化技術可以在工業化的硬優勢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水平,并且在企業管理、產品設計等更加廣泛的領域形成信息化的軟優勢。信息化技術與生產工藝、生產過程、生產裝備的深度融合是發展趨勢。
《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強調了在“十二五”期間要重點攻關的紡織信息化技術,包括面向生產制造層面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以 ERP 為核心的企業信息系統綜合集成、面向紡織專業市場的電子商務系統、面向行業宏觀決策層面的宏觀決策支持和知識庫系統,以及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規劃還分別對不同企業和不同子行業提出了“兩化”融合的重點。如龍頭企業開展全流程的信息系統集成建設,中小企業主要依托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公共信息化服務平臺;化纖、紡織、印染行業重點推進生產制造系統的應用,服裝、家紡行業重點推進設計和營銷系統建設,紡機行業重點提升產品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
本屆展會的相關展出產品匯集了全球紡織高端和創新的裝備,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升,為生產制造的信息化管理創建了良好的基礎。在線監測、自動控制、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已經融入到紡織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成為無所不在的技術,充分體現了“兩化”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
[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