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國際市場風云變化中,中國服裝企業更需要有清晰的認識,以便在經濟格局調整中把握大勢。同時,國內梯度轉移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意愿不強、對轉移的效果多存疑慮,轉移行為多屬于試探性轉移,而非企業戰略部署,造成轉移質量不高,轉移缺乏主動性和穩定性。內地承接轉移地區,招商在前、規劃在后,承接轉移缺乏長期的、明確的目標和目的,對行業的服務和產業鏈配套能力比較低。
我國服裝業由于發展時間較短,科技、文化、商業等領域基礎積累比較薄弱,造成行業自主創新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都比較弱。另外,產業鏈創新機制缺乏上下游聯動通路,使得產業鏈對服裝行業的創新支撐作用下降,也提高了服裝業創新成本。服裝科技、管理等專業培訓和教育較為落后,最新的、前沿的創新理念、科學技術、營銷管理模式無法快速在業內傳播,拖滯了服裝行業創新步伐。
但是,隨著中國服裝業的結構性矛盾不斷調整,新的發展模式必將帶動我國服裝業走上新的發展道路。我們從國內很多本土品牌身上看到了這一點。服裝企業開始強調“原創性”和“差異化細分市場”的營銷理論,企業推廣的設計師品牌將逐步崛起。以往,服裝業在投資者眼中屬于“低投入、低風險、低回報、低損失”的行業,現在當服裝行業發展日臻成熟,服裝企業有穩定的贏利能力,我們的企業開始走入了“國際資本”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