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沈陽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順利完成了企業整體搬遷。在擁有了新廠房的同時,一批設備也得以改進提升,因此對沈陽宏大來說,此次搬遷意義重大。8年前,沈陽紡織機械廠戰略重組,新生的沈陽宏大在企業體制老化、適應市場能力極差、產品缺乏競爭力的條件下開始起步;8年后,沈陽宏大已有足夠資本新建廠區、提升設備。
8年時間,從一家舉步維艱的老國企轉型為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現代企業,沈陽宏大是如何改變的?
掌控并條機生產的核心技術
在1999年沈陽紡機廠以全部優良資產加入棉紡板塊之后,沈陽宏大馬上調整組織結構,積極探索公司制發展的新路子。并條機項目就這樣開始深入沈陽宏大的每一個人心中,成為公司優先開發升級的產品系列。
為掌握企業核心生產技術,充分利用虛擬生產能力擴大企業規模,使公司生產能力迅速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沈陽宏大公司充分利用現代化計算機管理搭建的平臺實施ERP管理,面向市場走勢組織生產,針對用戶需求安排計劃,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公司快速發展。根據沈陽地區制造行業多、加工能力強、價格成本低等特點,該公司與遼沈地區有實力的制造企業組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資源互用的經營機制,使市場經營風險得到有效分散。公司對并條機加工核心技術的掌握和研發上始終堅持掌握核心技術,并一貫堅持引進世紀先進加工設備,不斷提升核心加工能力和制造水平。僅在2006年公司就完成技術改造項目50項,使公司設備精加工能力和年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作為國內生產和研制并條機專業廠家,沈陽宏大在實踐中認識到,在并條機領域的深入研究與開發更為重要。因此,每年公司用于產品開發項目所投入的資金都接近或達到銷售收入的5%,研制新產品投入的加大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公司成立后,當時開發研制的國內領先FA306A型并條機就成為公司主導銷售產品。為適應市場新的需要和用戶對高速并條機需求,FA318型并條機應運而生,實現了當年研制、當年批量生產、當年實現銷售的良好局面。JWF1302單眼并條機研制成功和批量生產后,成為替代進口產品的首選,沈陽宏大也成為國內唯一單眼并條機商品化的公司。該機適應精梳精紡,對提高我國紡織品國際競爭能力貢獻了一份力量。在去年北京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紡機展上,該公司推出的JWF1309雙眼并條機以其高度機電一體化等國內領先技術,讓參會者看到了我國高端并條機發展方向。在對高端并條機開發的同時,該公司對原有的產品進行了二次開發,完善產品性能,形成了高中低檔并條機全面開花的局面,有力地促進了“全方位,多層次”營銷戰略,推動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堅決培育員工服務市場觀念
從老國有企業轉制而來,企業領導幾乎都面臨著如何轉變員工老國企觀念的問題。沈陽宏大的做法是,從理念上首先進入市場,讓員工充分認識到企業改革并不是企業原有組織結構的翻版,而是徹底地改變傳統的企業運行機制,不斷增強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盡最大努力滿足我國紡織業發展的需要和用戶對高端產品的需求。
沈陽宏大總經理王玨說:“用變化的眼光和變化的思維去看待不斷快速變化的市場。”如何變化?如何適應變化?公司經過分析總結經驗,將突破口放在了扁平化管理和快速反應能力上。公司經理層兼任重要職能部門一把手,以增強決策準確性,提高工作效率,對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和快速反應。同時對工作性質相近的職能部門進行合并,減少管理層次,增加管理幅度。公司成立之初有100多名中層干部,通過合并職能部室和生產單元資源重新組合,到目前為止僅有38名中層領導干部在職,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公司決策更加貼近市場。
另一方面,沈陽宏大加速在全國主要地區設立營銷服務中心,重點主要地區下設分銷中心,公司對各地區銷售經理確定指標,充分授權,分片負責,促進了全方位、多層次營銷戰略的有效實施。同時公司實行24小時“保姆式”服務,通過先進計算機手段加大實施的CRM管理,建立不間斷用戶服務訪問檔案,“地毯式”用戶回訪,貼近用戶,促進銷售。經過幾年的努力,“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滿足市場需要為出發點,以提高市場占有率贏得公司發展”的目標充分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一系列努力換回豐碩成果。2006年,沈陽宏大公司并條機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40%,資產總額增長了3倍,固定資產增長了222.07%,流動資產增長了155.12%。沈陽宏大走上了創新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