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mBi Meccnica 公司軋光機
采用意大利的傳統技術方式,即交錯輥來補償軋壓時的剛度變形。加熱采用導熱油外循環,軋輥最大直徑為φ660mm,工作寬度可達 7m。主要用于表面軋光和布料的厚度控制。
軋光機壓光原理:
利用軋光機加壓光輥產生的機械壓力,并借助于纖維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具有可塑性,對非織造布進行表面光滑處理,使突出的毛羽及彎曲的纖維倒伏字非織造布表面,從而提高非織造布表面的光滑平整度,使其對光線產生規則的反射,從而提高非織造布的光澤。
軋光機由若干只表面光滑的硬輥和軟輥組成。硬輥為金屬輥,表面經過高度拋光或刻有密集的平行斜線,常附有加熱裝置;軟輥為纖維輥或聚酰胺塑料輥。纖維輥是以纖維為原料在高壓下壓制而成,按纖維原料有棉花紙輥、羊毛紙輥和亞麻紙輥等。由硬輥和軟輥組成的軋點稱硬軋點,軋壓溫度為60~70℃,織物含水以5~10%為宜。織物經軋壓后紗線被壓扁,表面平滑,光澤增強,手感硬挺,稱為平軋光。由兩只軟輥構成的軋點稱軟軋點,軋壓溫度一般在40~60℃,織物經軋壓后紗線稍扁平,光澤柔和,手感柔軟,稱為軟軋光。使用多軋輥的設備時,利用軟、硬軋點的不同組合和壓力、溫度、穿引方式的變化,可得到不同的表面光澤。如果織物先浸軋樹脂初縮體并經過預烘拉幅,軋光后可得到較為耐久的光澤。
軋光又稱壓光。重革整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利用纖維在混熱條件下的可塑性將織物表面軋平或軋出平行的細密斜線,以增進織物光澤的整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