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上蠟裝置:
配置一套上蠟裝置,上蠟輥直徑Ф100mm,表面鍍硬鉻,由一根直徑Ф150mm的導紗輥通過減速箱和鏈條來傳動上蠟輥,使得上蠟輥的表面速度與紗線速度保持了一個固定的比例關系。預融斗與蠟槽內設有不銹鋼蒸氣管道,用于間接加熱。
C,漿槽:
雙漿槽,每只漿槽的壓漿形式都為雙浸四壓,主壓漿輥最大壓漿為40KN。漿槽槽體采用夾層結構并分為主漿槽與輔漿槽,內外層都為不銹鋼結構,輔助漿槽設有液面控制器,通過氣動球閥能自動補充新漿至輔助漿槽中。主漿槽設有液面調節裝置,可預設主漿槽的液面高度。主輔漿槽內均設有不銹鋼魚鱗管進行間接加熱,夾層用以間接加熱和保溫。
D,烘燥裝置:
有平型和高架對角兩種結構,最多可以分為進行四分層烘燥,該烘燥部件由12只直徑Ф800mm的烘筒組成,其中有四只涂聚四氟乙烯,分成三個獨立組件。
E,軸架:
實用整經軸數:20只 經軸盤片直徑:Ф800mm—Ф1000mm
經紗寬度:1400mm—1800mm 鋼架結構,10排,雙層,固定形式。
整經軸兩端的軸承裝在可調支撐座上,通過手輪和螺紋可對兩邊軸襯進行精細調節。在整經軸架的右測安裝有氣動抱閘裝置,該氣動裝置由制動氣缸,剎車帶,能預設制動力的制動杠桿,連接退繞張力控制器的氣動管線組成。
在兩臺漿槽的后側分別安裝了一套退繞張力測量裝置,用以測量經紗退繞張力,測量范圍:0—3000N。測量系統為一個固定的導輥,其一端裝有張力傳感器,通過張力傳感器來直接測量片紗的張力,測量信號通過張力變送器處理后送給PLC與設定值進行比較,再由PLC根據比較結果通過電氣比例閥來直接控制退繞制動氣壓,從而保證了與經軸直徑變化無關和恒張力退繞效果。該裝置也能手動控制,用以模擬相關的退繞狀態,以獲取最佳的退繞設定數據。制動氣壓壓力范圍為0—0.6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