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成紗質量,對CJ5.83tex品種在FA497電腦粗紗機的工藝參數進行試驗優選,通過對總牽伸倍數、后區牽伸分配、羅拉隔距、搖架加壓、鉗口隔距等參數進行了一系列試驗優選,使工藝參數達到最佳狀態。結果表明,FA497粗紗機總牽伸倍數設定必須與細紗牽伸能力和成紗質量綜合考慮;后區牽伸以控制在彈性牽伸或稍大于彈性牽伸的范圍內為好;其牽伸鉗口下的須叢分散扁平,可采用較輕壓力,有利于延長膠輥壽命;粗紗鉗口隔距在保證牽伸不出“硬頭”的前提下,應偏小掌握。
主題詞:FA497粗紗機 工藝參數 優選 分析
前言
在傳統環錠紡紗系統中,熟條經過粗紗工序的牽伸與加捻,能進一步提高纖維的分離度和伸直度,提供有利于細紗牽伸和成紗質量的滿管粗紗。要提高成紗質量,滿足織造工序的要求,除細紗外,還必須有良好的粗紗質量作基礎。所以細紗質量因粗紗質量的波動而波動,粗紗質量就成為提高成紗質量的保證。
我公司現有粗紗機50臺,全部為A454系列,主要生產純棉普梳、精梳產品,有將近一半設備生產精梳高支品種,如:CJ9.72tex、CJ7.29tex、CJ5.83tex等。因A454系列粗紗機采用三上三下雙短膠圈牽伸形式,電磁離合器控制開關車的細節,偏心輪式張力微調裝置。因電磁離合器故障多,造成開關車細節增多;偏心輪式張力微調裝置只能一落紗連續式調整,不能滿足各個紡紗階段不同張力的要求,加之開關車時,由于A454粗紗機的機構缺陷,牽伸、卷繞機構不同步而容易產生細節,大大影響成紗單強不勻率、重量不勻率和細紗斷頭率,形成成紗強力弱環,其結果造成織造工序緯斷增多,嚴重影響布機效率。基于以上原因,我公司經過調研論證,購進2臺FA497新型高速懸錠電腦粗紗機,目的在于提高粗紗質量,減少高支紗的細節、弱環,使成紗質量滿足織造工序的要求。
FA497粗紗機是中意合資·賽特環球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新型高速懸錠電腦粗紗機,它采用先進的電腦控制技術,取掉了原有粗紗機的鐵炮變速機構、機械成形機構,采用進口變頻器,實現無極變速。四個變頻電機分別驅動錠翼、羅拉、卷繞、升降系統,運用成熟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實現了四大運動系統的同步匹配;配備懸掛式全封閉高速錠翼,最高機械錠速達1800轉/分,是目前國內較先進的高速懸錠電腦粗紗機。
設備正式投入使用后,運行一直較平穩,經過測試,成紗質量明顯提高,且工藝參數的設置操作簡單,除了更換輕重牙外,捻度、速度、成形等其它工藝參數只需在車面板輸入即可,大大減少品種翻改的時間。下面就FA497粗紗機的性能特點及在實際生產中工藝參數優選作以介紹。
2 紡紗試驗及工藝優選
FA497粗紗機在我公司以紡制CJ5.83tex、CJ7.29tex、CJ9.72tex純棉精梳高支紗,為主,本文主要以紡制CJ5.83tex品種時,探討對粗紗工藝的優選。
2.1 配棉 平均品級:1.2 級,纖維長度:37.7 mm,技術長度:37.6 mm,成熟度: 1.74,纖維細度: 7250公支,短絨率:8.8%。
2.2 工藝流程:
A002A抓棉機-A035AS混開棉機—A006B混棉機—52式豪豬打手—A062電氣配棉器—A092A雙棉箱給棉機—A076C成卷機-FA212梳棉機-A272F予并條機-A191B條卷機-A201D精梳機 -FA320A(頭、末并)并條機-FA497粗紗機-FA506細紗機。
2.3 FA497粗紗機工藝參數設計
2.3.1 粗紗定量的確定(品種:CJ5.83tex,下同):
粗紗定量根據熟條定量(CJ5.83tex為13.74g/5m),依據開清棉聯合機、梳棉機、精梳機設備情況,結合和本公司細紗機的牽伸能力、質量要求及單機供應能力各項綜合因素確定。FA497粗紗機屬雙短皮圈牽伸,粗紗定量過大時,往往因上羅拉打滑使上下膠圈間差異較大而產生膠圈間須條分裂或分層現象,所以雙膠圈牽伸形式粗紗定量一般在2-6克/10m,特細號紗粗紗定量以2-2.5g/10m為宜,結合現A454粗紗定量為2.4g/10m,我們就選定粗紗定量為2.6g/10m。
2.3.2 粗紗捻系數的確定
粗紗捻系數根據相關資料,精梳特細號紗為90-100,純棉機織紗應在86-102范圍內,加之我公司細紗設備為經緯FA506型,牽伸結構完善,加壓為YJ2-142搖架,加壓穩定,所以粗紗捻系數偏大掌握,以改善細紗質量,降低粗紗斷頭。加之A454粗紗機型CJ5.83tex捻系數為98,所以我們確定捻系數為101。
2.3.3 錠翼轉速的確定
因紡制CJ5.83tex屬特細號紗,結合FA497粗紗機的特性和前后供應情況,初步確定錠速為950r/min。
確定主要參數為:粗紗定量:2.6g/10m 粗紗捻系數:101 粗紗錠翼轉速:950r/min,末并熟條定量:13.74g/5m,末并熟條CV%: 2.73%。
2.4 工藝優選試驗
為了合理優選出最佳粗紗工藝參數,以提高CJ5.83tex成紗質量。我們根據確定的試驗條件,對FA497粗紗的總牽伸倍數、主牽伸區和后區的羅拉隔距、后區牽伸倍數、加壓重量及鉗口隔距進行工藝優選試驗.
2.4.1 粗紗總牽伸倍數的優選
在保證粗紗定量不變,改變喂入熟條定量,從而達到調整粗紗總牽伸倍數,進行工藝試驗,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
二:從試驗結果可以得出:總牽伸倍數10.06倍,喂入定量13.98g/5m,成紗各項質量指標最好。說明加大粗紗牽伸倍數以后,慢速纖維與快速纖維的比值增加,有利于纖維伸直度提高,同時粗紗牽伸倍數加大,能減少細紗的牽伸負擔。
2.4.2 粗紗羅拉隔距、后區牽伸倍數的優選;
粗紗機的羅拉握持距主要根據纖維品質長度而定。D型牽伸中集合區移到整理區,加之有集合器,握持距可偏大掌握,一般為品質長度+(12mm-16mm)。在D型牽伸中,后區牽伸是簡單羅拉牽伸,控制纖維能力差,牽伸倍數不宜過大,采用張力牽伸,后區牽伸倍數一般為1.12-1.48倍,通常情況下以偏小為宜。結合A454粗紗機后區牽伸倍數1.241倍,確定兩種牽伸倍數1.19倍和1.21倍與不同羅拉隔距進行優選試驗,見表三。
經試驗,最佳工藝配置為:羅拉隔距 (12×27×35)mm,后區牽伸倍數:1.19倍;其上車后各項指標為:粗紗CV%:4.2;成紗條干CV%:16.1,細節80個,粗節158個,棉節246個,毛羽2.63。這個試驗說明粗紗機的后區牽伸以控制在彈性牽伸或稍大于彈性牽伸的范圍內為好;后區牽伸倍數不能大,但放大羅拉隔距較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