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新聞]-->東岸首次參展,收獲頗多
- [新聞]-->國際紡機盛會傳遞復蘇信心
- [新聞]-->徐文英:中國棉紡織工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 [產品]-->捻線機配件
- [產品]-->清花機配件
- [產品]-->細紗機配件
產品推薦
產品分類
聯系方式
- 聯系人:東岸紡配
- 郵 箱:yanbangxiang@163.com
- 地 址:浙江省溫嶺市新河機械工業區
- 電 話:0576-86198619
- 傳 真:0576-86198989
- 網 址:http://www.dafp.com.cn
科技創新解困 筑就紡織服裝轉型之路
發布時間:2009-01-16
2008年,在出口增速下滑、資金環境趨緊、人民幣升值、要素價格提高、金融海嘯等種種不利情況下,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紡織行業,從上游的原料商,到中游的生產商,再到下游的貿易商,處在紡織產業鏈條上的每一環節無不感受到了冬季的寒冷,有相當一批企業已處于停產甚至倒閉的危境。 實際上,加快科技創新,不僅是困境下應對危機、化解風險、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更是推動中國紡織服裝改革三十年實現重大飛躍的重要力量,也將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正是2009中國紡織服裝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傳來的聲音。論壇主辦方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有關人員表示,論壇以“聚合行業科技資源,助推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全面深入解析當前全球經濟和紡織經濟形勢,預測和展望全球及中國紡織科技發展趨勢,探討“危機下中國紡織行業的蛻變與升級”,對現階段紡織服裝企業尋找突圍路徑將產生現實意義。 非常2009:危機中如何變革 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促進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從2008年三季度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如降低存貸款利率,三年里投資4萬億元啟動內需等;對輕紡工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其中包括: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輕紡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技術改造、適當提高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等。 有觀點認為,一系列救市措施出臺不僅提振紡織服裝行業發展信心,也將對 2009年紡織業經濟形勢好轉產生積極影響。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調整周期將持續2-3年,紡織服裝行業短期內難有起色。由此,2009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向以及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應對策略,成為本次論壇上的重要議題。 “2008年,全球經濟形勢風云變幻,行業發展一波三折。在這樣的背景下,正確認識當前中國紡織產業的真實基本面,清晰判斷金融危機下的世界與中國紡織經濟的發展趨勢與消費需求變化,理性看待企業所遇到的暫時困難,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說,如何針對有效需求,實現突破與發展,是值得所有中國紡織產業利益相關方深入探討的話題。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現在世界金融危機正在由虛擬資本層面向實體經濟推進,正在由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推進,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最突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出口受阻,“我兩個月前做過一個總結,我說你看中國的經濟困難有什么特點?越往南越困難。廣東省的出口下降12.1%,一般貿易下降了33個百分點。廣東、浙江、江蘇都比較困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越是外向度高的行業越困難,像紡織、服裝、制革等行業都非常困難。” 談到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和風險,國家信息中心發展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分析說,從紡織服裝行業來看,經濟困難將集中體現在從沿海向內地蔓延,從中小企業向大企業蔓延,從出口行業向其他行業蔓延。此外,要素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市場信心不足、企業投資意愿下降等現象進一步顯現。 “2009年世界經濟繼續衰退是肯定的。受市場需求減少影響,出口導向型產業面臨轉型和結構調整,比如家電行業未來3-4年會產能過剩,只能內部消化不利因素。紡織服裝等行業出口遇阻,重點轉向怎么擴大內部需求上。”祝寶良表示,11月10日國家提出4萬億投資計劃,并實施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主要目的是穩定投資、消費、出口需求,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紡織服裝行業也在此領域內,需要加快結構調整,重視節能減排,加大自主創新。”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指出,2008年紡織行業遇到的困境,凸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企業兩極分化嚴重、行業技術結構不合理等幾大主要問題。“當前,紡織行業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中央已把紡織列入重要支柱產業,同時也再次明確紡織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并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2009年,樹信心、保增長、保就業將成為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艱巨任務。”他強調,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抓創新、促調整。 30年科技創新 筑就轉型之路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紡織第一大國,在大步邁向全球紡織強國之際,全球金融海嘯給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產業全面升級的重要歷史機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曾指出,中國紡織工業要實現紡織強國的目標,必須破解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這一切都要靠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大行業硬實力和軟實力建設,提高科學技術與自主品牌的貢獻率。 2009中國紡織服裝科技論壇上,來自工信部、國家發改委、中國科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領導建議紡織服裝行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走科技創新之路;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天津工業大學等院校的權威專家,發布了三十年來對中國紡織產業升級產生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項目,展示重視科技創新給紡織服裝行業帶來的巨變。 新型差別化纖維為企業創造高附加值、紡織節能環保技術得到廣泛應用、ERP系統及CAD技術優化生產流程……猶如展開一幅恢弘的歷史畫卷,2009中國紡織服裝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回顧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推動紡織產業升級重大技術進步的關鍵階段及重要項目。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畢國典表示,“基于紡織又超越紡織,基于消費又超越消費”,已經成為三十年來中國紡織業依靠科技進步取得快速發展的重要特征。 記者通過論壇了解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紡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行業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生化技術、新材料技術為代表的高新科技在我國紡織領域的廣泛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紡織服裝的生產管理方式和應用范圍。ERP系統、CAD技術的出現,不僅帶來了企業生產流程再造的革命,同時為企業實現“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針刺、水刺等無紡布技術和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多功能纖維的開發和產業化,將中國紡織由過去的生活消費領域,拓展到航空航天、汽車、建筑、醫療等更為廣闊的領域;同時也為現代高品位的服飾文化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此外,為表彰三十年來對中國紡織產業升級產生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項目,本次論壇還舉行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推動紡織產業升級重大技術進步獎”頒獎活動,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為獲獎單位頒發重大技術進步獎證書及獎牌,以宣傳優秀企業科技創新的榜樣精神,引領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相信,大力提倡科技創新,將讓更多的企業在寒冬中看見希望,增加戰勝嚴寒的信心和勇氣,并對未來中國紡織服裝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畢國典直言,回顧三十年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走過的歷程,可以說,沒有中國紡織服裝技術的不斷創新,也就沒有今天中國紡織服裝的輝煌,由此可以推斷,繼續加快科技創新將能創造下一個三十年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