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新聞]-->應用鋸齒整體錫林 提高精梳質量
- [新聞]-->錦峰紡機:梳理專家的新發展
- [新聞]-->朱裕倫:紡企應“冬天賣冰激凌”
- [產品]-->GFB-7型梳棉機雙聯(多點可調)固定分梳板裝置
- [產品]-->GFB-ⅢQ系列梳棉機固定分梳板裝置、Ⅰ型棉網清潔器
- [產品]-->GFB-ⅢQ系列梳棉機固定分梳板裝置、Ⅱ型棉網清潔器
產品推薦
產品分類
聯系方式
- 聯系人:張先生
- 郵 箱:Email:jin-feng@mail.wzptt.zj.cn
- 地 址:浙江省溫州市甌海高新園(婁橋)創新路3號
- 電 話:0577-86189928
- 傳 真:0577-86189938
- 網 址:http://www.jin-feng.com
中國海關:2007年1~8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口明顯提速
發布時間:2007-10-21
2007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盡管面臨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貿易壁壘升級、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投資和生產仍保持了較快發展水平。據統計,2007年前5個月,我國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785億元,同比增長29.3%。受此影響,我國紡織機械進口增長明顯加快。據海關統計,2007年前8個月,我國共進口紡織機械31.4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25.5%,比去年同期提高14.5個百分點。其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外商投資企業進口仍居首位,私營企業進口增幅領先。前8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口紡織機械14.3億美元,增長10.8%;私營企業進口8.7億美元,增長73.3%;國有企業進口6.8億美元,增長20.9%;集體企業進口1.6億美元,增長8.7%。
二、進口設備向紡織產業鏈兩端延伸,高新技術設備進口比重較高。隨著我國紡織行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兩端延伸,進口紡織機械也呈同步發展的趨勢,預處理、后整理設備進口比重明顯提高。前8個月,我國進口“紡織沙線生產及預處理機”4800臺,價值5億美元,分別增長35.8%和45.7%;進口“織機”15434臺,價值5.8億美元,分別增長14.8%和28.3%,其中,進口代表織造技術最高發展水平的“無梭織機”14636臺,價值5.5億美元,分別占同期“織機”進口量、值的94.8%和95.1%;進口“針織機及縫編機”19900臺,價值8.1億美元,分別增長16%和37.1%;進口“紗線織物等后整理機器”14240臺,價值4.8億美元,分別增長19.1%和15.6%。此外,前8個月進口“紡織機器的輔助機器及零附件”4億美元,增長28.5%。
三、歐盟、日本是主要進口來源地,且進口增速高于同期總體水平。前8個月,我國自歐盟進口紡織機械15億美元,增長29.7%,高于同期總體進口增速4.2個百分點。其中,自德國進口9億美元,增長41.7%,占同期自歐盟進口總值的60.2%。自日本進口9.8億美元,增長27.4%,高于總體進口增速1.9個百分點。前8個月,我國自歐盟、日本合計進口紡織機械24.8億美元,占同期進口總值的79%。
四、蘇、浙、粵進口居前3位,中西部地區進口步伐加快。前8個月,江蘇省進口紡織機械8.6億美元,增長19%;浙江省進口7.1億美元,增長56.8%;廣東省進口6.5億美元,增長3.6%;上述3省合計占進口總值的70.7%。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以來中部地區紡織機械進口增長顯著。數據顯示,湖北、江西、四川、湖南、山西、西藏6省前8個月紡織機械的進口增幅均在40%以上。
2007年前8個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口提速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的原因:
一、紡織行業整體向好,國內需求逐漸升溫。2007年以來,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國際貿易環境出現惡化的背景下,我國紡織行業仍取得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的良好局面。與此同時,國內市場需求開始升溫,前7個月,全國衣著類零售額增長24.9%,超過社會零售總額增速9.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內銷比重上升到75.2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紡織行業將迎來一個長期的快速發展時期,從而增強了紡織行業的投資信心。
二、紡織工業“梯度轉移”步伐加快,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新出臺的加工貿易政策,給予中西部地區企業比東部地區更為優惠的條件,將進一步加快紡織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步伐。紡織工業的“梯度轉移”拓展了東部地區企業的發展空間,同時,中西部地區充分利用勞動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發展與東部配套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利于紡織行業的區域布局優化。東部地區紡織行業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同時,加快了對原有紡織行業體系的改造和整合,從而擴大了對先進紡織機械的進口需求;而中西部地區企業隨著紡織工業規模的擴大,其對高端設備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