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馬佐里DTM439型自動絡筒機
- [新聞]-->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赴東飛馬佐里視察
- [新聞]-->東飛馬佐里:中國創造之路就在腳下
- [產品]-->開清棉機
- [產品]-->DTM149型 緊密紡細紗機
- [產品]-->DTM159 型數控細紗機
- [視頻]-->訪東飛馬佐里紡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炳軍
- [視頻]-->新型DTM139—1200錠細紗機-東飛馬佐里紡機有限公司
- [視頻]-->朱鵬談東飛馬佐里
產品推薦
產品分類
聯系方式
- 聯系人:朱鵬 總經理
- 郵 箱:president@marzolidt.com
- 地 址:江蘇省東臺市東達路8號
- 手 機:013905111272
- 電 話:0515-85213872
- 傳 真:0515-85226303
- 網 址:http://www.marzolidt.com
創新發展 企業騰飛之魂:馬佐里(東臺)紡機有限公司發展全方略
發布時間:2011-09-05
●方向——產品開發要多元化:由單一的品種向全流程棉紡成套設備轉變;
●手段——技術創新要自主化:加快對意大利及歐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的核心力量;
●措施——人才結構要合理化:以人為本,廣納賢才,在企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機制。
從長年貼牌生產到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從默默無聞到擁有全國棉紡細紗機三分之一的天下,從名不見經傳的單一制造小廠到和國際頂尖自動絡筒機生產企業——德國賜來福公司的戰略聯盟……2004年,企業榮獲首屆全國紡織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005年企業的CM500型精梳機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同年,公司總經理成為中國發明協會紡織行業首屆“發明創業獎”得主……
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馬佐里(東臺)紡機有限公司就在不事張揚中步步騰飛,成為我國紡機行業發展最快的企業之一。總經理朱鵬也成為紡機行業中的知名人物。當我們探尋企業的成功之道時,“創新發展是企業成功的主旋律”,朱鵬用一句話道出了其中的秘訣。
超前一步——與國際接軌
盡管有20多年生產細紗機的經驗,盡管企業的體制正在大踏步地和市場接軌,盡管企業的訂單絡繹不絕,但朱鵬深知,經過壓錠調整后的紡織行業正面臨結構調整后的新一輪技改熱潮,對紡機設備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棉紡織設備的呼聲很高,企業急需抓住機會,登上一個大的發展平臺。此時,誰擁有資本,誰就擁有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2000年8月,當時的東臺紡機廠與意大利康茂勝控股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馬佐里股份公司正式簽約,雙方共同投資7700萬美元,組建馬佐里(東臺)紡機有限公司,充沛的資金鏈,就像一個開足馬力的發動機,使公司在短短幾年,市場業績突飛猛進,從合資初的年銷售2億元到現在銷售額達到10億元,并牢牢擁有全國棉紡細紗機可觀的市場份額。形成了可以生產FA507A、FA507B、DTM126、DTM139、DTM149、DTM199常規細紗機,功能型精密細紗機,長車帶集體落紗細紗機和最新推出的緊密紡細紗機、亞麻紡細紗機幾大系列產品。
這段合作的經歷對企業而言,最大的收獲是可以和來自世界先進的紡機企業并肩合作,全面消化、吸收意大利及歐洲在紡機設備制造方面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使公司從經營思路、市場理念、創新能力上都有了質的飛躍。說起這段經歷,朱鵬深有感觸,正是由于有了這個合作的前提,公司才有可能迅速成長為與國際接軌的新型現代企業,并按照國際管理理念和生產模式對企業進行再造,為進入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贏得了發展機會。
重在提升——考驗競爭力
朱鵬清醒地看到,未來幾年,紡機行業競爭更趨激烈,國外紡機制造巨頭憑借以技術、品牌、管理等優勢,紛紛搶灘中國市場;機制靈活的民營企業不時沖出黑馬,紡機企業都將面臨著市場重新洗牌的嚴峻考驗。因此,著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十分緊迫的重大課題。
朱鵬帶領這個團隊,開始了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全面提升:2001年初公司成立了企業技術開發中心,151名研發高級人員在此供職。同時,技術開發中心下設駐意大利研究所、上海研究所、公司本部研究所,以及工程部、檢測中心、工藝管理等部門,重點追蹤國內外最新紡織機械制造科技水平,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2003年12月,經國家人事部批準,公司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了東華大學、東南大學及紡機制造有關高層次專家,為公司的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技術保證。
幾年來,公司先后投資4億多元人民幣,從瑞士、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引進幾十臺柔性生產線加工中心,精密磨床、瑞士全自動激光切割機、意大利數控折彎機、三座標測量儀等高精端設備以及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全自動高強度鑄造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使企業的產品質量保持著高水準。同時,中意雙方共同投資3300萬美元的年產9萬噸全自動鑄造生產線,全部采用電、液壓自動控制,所有工藝參數和程序均由計算機控制和操作,生產鑄件強度為普通強度的5倍,密度提高十幾倍。它的建成將有效地改變我國鑄件整體落后的局面,使其鑄造水平達到歐洲質量和世界領先水平,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使得企業具備了相當強的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和科技能力迅速提升。
幾年來,馬佐里(東臺)紡機有限公司已經全面消化吸收了馬佐里的全套紡機設備制造技術68項,自主創新技術10項,對國際先進技術的使用已經游刃有余,代表國內先進水平的DTM129型細紗機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DTM139細紗機被評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產品。DTM149緊密紡細紗機被評為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科技興企”的戰略使得企業走上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之路,公司承擔了江蘇省和國家火炬計劃項目6項,科技攻關項目2項,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國家重點火炬計劃項目1項,重點新產品開發計劃項目1項,是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可以生產常規細紗機、功能型細紗機、長車帶集體落紗細紗機和緊密紡細紡機、亞麻細紗機等系列產品能力,2004年,公司的銷售額接近10個億,名列江蘇省紡機行業首位,成為近兩年我國紡機行業發展最快的企業之一。
朱鵬帶領的這個團隊,已經把一個傳統的國內細紗機企業按照國際理念,以及歐洲生產汽車的思維模式,重新打造了一個布局合理、產品優良、競爭力不斷提高,規模日漸擴大的國際化新型紡機制造企業。
精做細節——成功的關鍵
和馬佐里合作4年,帶給朱鵬最深的體會是:精作細節。他認為,絕不能簡單地利用對方的品牌效應來提高市場占有率,而要實實在在的把歐洲先進的工作效率、生產制造技術、工藝控制技術、質量管理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變成自己的能力,并最終從效率、質量、保證等方面來體現。
他是這么想的,帶領著這個團隊也是這么做的。目前,馬佐里(東臺)紡機的細紗機主軸精密度比原來提高了6倍;紡紗產量比原來提高了8%12%,斷頭率低,噪聲低近10個分貝,設備的平均耗電率下降10%,所紡支數與質量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由于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大大降低了擋車工的勞動強度。朱鵬告訴記者,在這幾個紡織企業最關注的簡單的數字后面,是幾大細節的具體保證:
供應配套上,公司按照用戶的需求,力求給最好的配制,目前,他們已經與SKF、青譯、ABB、瑞士布雷克等公司結成了市場戰略合作伙伴,對主專件如羅拉、錠子、搖架、關鍵軸承等實施合作配套,有的還是獨家合作配套,專件水平的提高,對裝備水平質量的提高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效果。
產品設計上,公司瞄準世界紡機先進技術方向,以質量可靠、性能穩定、工效高、強度低、維修少、使用方便為設計的出發點,實行無維修設計的用戶至上的制造理念。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目的,精心打造“馬佐里東飛”系列品牌形象。就是在這樣的設計理念的驅動下,目前公司主導的產品FA507A、FA507B、DTM126、DTM129、DTM139、DTM169、DTM199等七大系列品牌的棉紡細紗機在國內已經處在領先地位。
質量管理上,他們建立了嚴格的生產管理體系和質量監督體系,把好主要部件及零件的每一道工序,嚴格管理現場的每個環節,大到主機,小到齒輪,從材質、工藝、技術等方面都嚴格把關,層層檢控,不讓一只不合格的零部件組裝到產品上去,不讓一臺不合格的產品銷到用戶手中。僅舉一例,過去傳統生產細紗機的龍筋,工藝主要是用銑床銑,長期以來,龍筋的平面度和垂直度得不到保證,所以校正的負擔只能由紡織廠依靠定期或不定期的平車來調整,給紡織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效益都帶來了很大的損失,馬佐里(東臺)采用的工藝流程不但銑一遍,還增加了一道磨削工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生產工藝,為紡織企業提高效益30%左右,減少紗疵50%左右。過去,紡織企業的設備保修期是一年,現在馬佐里(東臺)紡機對客戶的鄭重承諾是5年。
公司內部制定的質量控制目標,是堅決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正是這種嚴格的考核,從原輔材料的購進到制造加工,從產品的裝配、調試到出廠都有明確的質量指標,嚴密的質量組織、管理、監督、考核體系,確保了公司生產一流產品。
售后服務上,公司建立健全了強大的售后服務體系,兩部熱線電話,24小時保持專人值班,及時反饋用戶信息。并鄭重作出承諾:省內6小時到達現場,省外24小時到達現場。用嚴謹、踏實、快捷的優質服務,贏得用戶。現在,他們的售后服務已成為馬佐里(東臺)的一個強勢品牌。
記者在企業采訪時有一個很深的印象,紡機廠的工作特點就是和油打交道,但是在車間現場,記者看到的是整潔的地面,整齊的工件,師傅告訴我,油不等掉到地上,就已經擦掉了;工件不按照規定擺放,是要嚴罰的。
誠信服務上,他們更是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斷一個標準件,賠一臺細紗機。朱鵬告訴記者,公司的追求是“設備是你買的,但永遠是我的,我要對你的設備終身負責,公司提供的裝備就是要給紡織企業提供最大的便利”。
人才培養上,他們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系。在國內的紡機企業中,可能東臺紡機的員工出國最多,時間從1個月到1年,每年都有100多人到歐洲培訓。現在東臺紡機所有使用先進設備的員工,都在歐洲進行過嚴格的培訓,從來都是設備還沒有進廠人已經到國外學習了,人機的同步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不言而喻。
海闊天空——在高臺上展翅
在5年的發展中,馬佐里(東臺)紡機在不斷的付出,付出努力,付出艱辛,并在發展中不斷走向成熟,企業的創新素質不斷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他們已經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發展了。
2005年11月2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重慶廳燈火通明,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表彰大會在這里舉行,馬佐里(東臺)紡機有限公司生產的CM500型精梳機獲得2005年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記者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主要成果及完成單位簡介上,看到了這樣的話語:CM500型精梳機是通過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研制開發的新型棉紡精梳設備,該機共申請多項。
該機采用機電一體化裝置,集優質、高效、自動化程度高,安裝、操作、管理極其簡便于一體,產品性能優,結構先進合理,工藝適用范圍廣,代表了當今棉紡精梳機的高水平和發展方向,不僅有利于公司的技術進步和發展,而且有利于促進我國紡織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
該項目與2004年6月通過江蘇省科技成果鑒定,結論為“技術性能先進,結構新穎,創新點明顯,材質選用優良,制造精度高,屬國際先進水平”。
會后,朱鵬對記者說,幾年來,創新一直是企業發展的主旋律。公司勇于從不同的層面深化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的創新素質,在跨越和業績面前,不再局限于運營的具體環節上增強市場競爭力,而是深入一步,抓住一些培植企業競爭力的根本性東西,悉心進行創新探索和實踐。
經過不斷的創新實踐,公司已經深刻的領悟到,在各個層面的創新里面,都應當有一個共同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企業的柔性文化,以柔克剛,柔中寓剛,剛柔交融,剛柔相諧,惟此,才能形成極具核心競爭內功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2005年即將過去,歷經市場風雨的馬佐里(東臺)紡機有限公司不僅要迎來一個新的年度,更要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上有大動作。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要做中國最好的紡機設備生產廠家,給紡織企業提供最好的紡機設備。相信,在一生鐘愛紡機制造的朱鵬的帶領下,馬佐里(東臺)紡機有限公司會向企業的“東飛”商標一樣,更高地在東方的天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