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國玩具將逐漸加大內銷比例
- [新聞]-->08散戶該如何操作 楊百萬的實戰要訣
- [新聞]-->人民幣“保本”理財升溫 股市震蕩匯率上漲
- [產品]-->梳棉機配件-風管
- [產品]-->56T布板齒輪
- [產品]-->供應157包覆絲熱定型管
產品推薦
產品分類
聯系方式
- 聯系人:張志海
- 郵 箱:public@hoxing.com
- 地 址: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小伍份工業區B4
- 手 機:13957666712
- 電 話:86-576-82735688 82750991
- 傳 真:86-576-82750992
- 網 址:http://www.hoxing.com
出口退稅半年三調 后續刺激政策可期
發布時間:2009-06-10
“訂單比上一個月要小一些,可能是前幾個月有廣交會的作用。”進入6月,香港一家手袋公司駐義烏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發現,這個月的訂單比上月“縮水”了。 “四、五月份大的單子有幾十萬的,但是6月份最大的單子只有幾萬塊。而且很多客戶只是來看看樣品,出手的沒有以前多。”上述工作人員說。 4月份一些行業的出口有所好轉,當月箱包出口11.5億美元,比上月增長22.4%,比去年同期微降0.4%。同樣服裝、紡織等行業也實現了環比正增長。 受外貿出口持續下滑影響,出口退稅率在進入2009年以來連續調整。財政部6月8日宣布了年內第三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其中,箱包、鞋帽、傘、毛發制品、玩具、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5%。電視用發送設備、縫紉機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全額的17%。 此前一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文魁在2009年中國城市國資論壇上指出,考慮到消費和出口的政策難以帶動下半年經濟增長,預計三季度國家將采取進一步的刺激產業投資政策。 “只有通過刺激產業升級投資才能使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提升,而且一個好的產業升級投資對于增強企業后勁非常有保障。”張文魁說。 單一手段難提振出口 根據財政部6月8日公布的《關于進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本次出口退稅率調至17%的僅限電視用發送設備、縫紉機等商品。 此前呼聲甚高的服裝和紡織的全額退稅(17%)的說法終于落空。鋼鐵工業協會此前呼吁的一次性調整出口退稅率等建議也沒有在此次調整中體現。 對此,有業界人士告訴記者,刺激出口需要采取綜合手段。溫州日豐打火機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最關鍵是要穩定人民幣匯率,至少不讓人民幣匯率大起大落,匯率波動對企業出口的殺傷力要大得多。 今年以來,盡管部分行業出口退稅率上調,拉動出口環比有所增長,但是全國出口仍未走出負增長。今年4月份當月我國出口919.4億美元,環比增長6.9%,同比仍下降22.6%。 張文魁根據最近多次調研的情況判斷,目前單純的刺激出口和消費的政策作用不明顯,特別是想要在下半年實現快速刺激經濟增長的目標并不容易。 由于國內企業20%-30%的產能用于出口,由于短期內外需仍未見好轉,因此出口對經濟的貢獻仍將為負值。 這個說法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的認可。 邵寧表示,今年鋼鐵企業出現一個怪現象,越是高端的產品出口反而不行,比如硅鋼的出口退稅率3月底調整到13%,但是目前市場需求較大的是低端建筑用線材,而線材不僅沒有出口退稅,甚至還有關稅。 邵寧認為,可能是外部的市場環境仍非常嚴峻,國有企業大部分集中在高端產品領域,反而導致央企效益下滑。 今年1-4月份,中央企業的營業收入下降9.2%,利潤下降36%;地方國有控股的企業營業收入下降8.4%,實現利潤下降的58.1%。中央國企和地方國企收入的下降均為多年來的第一次。 “國際市場萎縮對國內的產業的影響是從出口產業向上游延伸。所以,這種延伸,使得絕大多數的行業都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供過于求的狀態造成了過度競爭,造成了價格更大幅度的跳水,最后的結果是企業開工不足,以及盈利大幅度下降。”邵寧在當日的國資論壇上表示。 下半年期待產業升級刺激措施 張文魁預計,下半年還將繼續出臺刺激消費和刺激固定資產投資的政策。 原因是目前的投資主要限于基礎設施建設,尚不足以刺激經濟持續回暖,第三季度可能推出更大力度的刺激產業升級投資的計劃,通過刺激產業升級投資使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實質性增長。 張文魁舉例說,一些地方企業有很好的硬件設備,但是“軟件”不行,所以要投資“軟資產”。提高管理、技術等“軟實力”,中國的制造業水平才能有大幅的提升。 張文魁表示,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我國采取大規模刺激技改的政策,使得經濟進入上升期后,紡織、鋼鐵、汽車等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大幅增強。“這一次也要這么做。” 他判斷,相關部委有可能推出地區性的產業升級投資刺激計劃,比如在東北等裝備制造業比較集中的地方推出一些相應的政策以刺激投資。 張文魁指出,目前經濟仍位于底部,談不上明顯回暖,預計刺激消費的政策仍然會陸續出臺,如果目前的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沒有達到效果的話,下一步不排除加大力度。預計全年新增信貸將達到10萬億元的規模,但關鍵是投資資金要真正進入生產環節。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