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國玩具將逐漸加大內銷比例
- [新聞]-->08散戶該如何操作 楊百萬的實戰要訣
- [新聞]-->人民幣“保本”理財升溫 股市震蕩匯率上漲
- [產品]-->梳棉機配件-風管
- [產品]-->56T布板齒輪
- [產品]-->供應157包覆絲熱定型管
產品推薦
產品分類
聯系方式
- 聯系人:張志海
- 郵 箱:public@hoxing.com
- 地 址: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小伍份工業區B4
- 手 機:13957666712
- 電 話:86-576-82735688 82750991
- 傳 真:86-576-82750992
- 網 址:http://www.hoxing.com
經濟走勢前瞻---財政篇
發布時間:2009-08-13
財政收入形勢嚴峻 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今年以來,由于經濟減速、結構性減稅等因素的影響,財政收入處于負增長狀態,財政收入形勢十分嚴峻;在財政支出方面,積極財政政策得到較好落實,且加快落實擴內需、保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保障重點支出,都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增加了財政支出壓力,收支矛盾比較突出。下一步財政政策要在抓緊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及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更加嚴峻的經濟局面,盡早研究準備預案,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情況 1、財政收入企穩回升,但減收壓力仍然較大。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33976.14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832.05億元,下降2.4%。其中,中央本級收入17704億元,同比下降9.4%;地方本級收入16272.14億元,同比增長6.6%。 財政減收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要稅種收入增速下降幅度較大。一是受經濟下行、企業投資活動萎縮、增值稅轉型等因素影響,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收入大幅減少。1-6月,國內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3%和13.8%。二是受外需下降,企業國際貿易活動減少等因素影響,進口貨物兩稅和關稅收入較少較多。1-6月,進口貨物兩稅和關稅收入分別下降14.9%和29.9%。 (2)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增加較多。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先后七次提高勞動密集型和機電等產品出口退稅率,受政策影響,1-6月外貿企業出口同比增長21.9%,相應體現為財政減收。 (3)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下降。受稅率政策調整翹尾因素影響,1-6月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同比下降74.5%。 但也要看到,全國財政收入呈回升趨勢。全國財政收入1月份下降17.1%,2月份下降1.2%,3月份下降0.3%,4月份下降13.6%,5月份增長4.8%,6月份增長19.6%(見圖1),在2008年10月份以來連續七個月下降后,實現了兩個月的增長。主要原因是:(1)消費稅收入增長迅速。(2)營業稅收收入有所增長。(3)非稅收入大幅增長。 2、財政支出增長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支出28902.5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20.54億元,增長26.3%。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904.89億元,同比增長22.7%;地方本級支出22997.67億元,同比增長27.3%。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同比增加1065億元,增長75.5%;交通運輸支出同比增加587億元,增長67.8%;環境保護支出同比增加205億元,增長63.4%;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加331億元,增長57.1%;醫療衛生支出同比增加370億元,增長40.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加815億元,增長29.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同比增加372億元,增長24.1%;教育支出同比增加593億元,增長17%。上述重點支出增加額占同期財政支出增加額的75%。 全年財政形勢預測 1、全年財政收入形勢嚴峻。經濟決定財政,經濟增速減緩和物價下行的趨勢,決定了財政收入難以實現較快增長。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因素的影響,外貿進出口總額下降較多,企業利潤大幅減少,物價水平下行壓力大,使相關主體稅種稅基縮減較多。從政策性因素看,政策性減收影響將進一步顯現。具體來看,影響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年部分經濟指標可能完不成計劃。2009年中央財政收入計劃是依據國家確定的gdp增長8%、工業增加值增長9.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4%、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企業實現利潤等指標,以及政策性減免稅費等因素綜合測算確定的。這些指標前5個月增幅都比較低,隨著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措施效應逐步顯現,今后會逐步提高,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出口總額、企業實現利潤等指標難以完成計劃指標,使財政收入增長低于預算目標,造成財政短收。 二是相對于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增長存在滯后性,經濟回升反映到財政收入上需要一段時間,財政收入下降期比經濟下滑延續期更長。 三是為支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年初預算確定后,又出臺了進一步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等政策,如從2月1日、4月1日和6月1日起,再次提高紡織、服裝、輕工、鋼鐵、有色、石化、農業等產品出口退稅率,與預算相比又減少了財政收入。 四是財政收入與gdp的彈性受經濟周期影響波動較大。在經濟上行期,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效益大幅提高,財政收入呈現較快增長勢頭;在經濟下行期,企業效益下降,財政收入增幅往往比經濟增長要低。 綜合以上因素,預計2009年全國財政收入將會比預算短收。考慮到今年財政收入可能呈現前低后高態勢,按照2000年以來前6個月財政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的較低值預測,全年財政收入增長約2%,由此測算全年財政收入約為62620億元,短收約3600億元左右。 2、全年財政支出大幅增長。在財政支出方面,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快落實擴內需、保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保障重點支出,都需要財政加大投入力度。全年全國財政預算支出76235億元,增長22.1%。中央財政總支出和重點支出預算增幅較高,中央財政總支出預算增長24%,其中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等方面支出都增長較快。年度預算確定后又出臺了一些增支政策,包括增加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貼息、促進外貿發展等方面的支出,進一步加大了財政支出壓力。綜合考慮,初步預計全年全國財政支出增長速度在22.5%左右。 因此,2009年中央財政形勢十分嚴峻,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 下一步財政政策措施建議 (1)貫徹落實好保增長的各項財稅政策措施。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公共投資的作用,促進投資平穩增長。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加快政府公共投資預算下達和項目實施進度,盡早形成有效實物投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帶動社會資金的乘數作用。加大對政府公共投資的監督檢查,確保盡快落實到位并發揮效應。二是支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加大家電下鄉實施力度,充分發揮其直接刺激消費的作用。加大對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教育、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穩定居民消費預期,促進擴大消費。三是合理運用出口退稅、關稅、財政補貼等財稅政策手段,穩定和擴大出口。清理和取消限制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外貿易的金融支持力度,采取買方信貸、賣方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等多種方式,促進擴大出口。四是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 (2)大力促進農村改革與發展。一是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抓緊研究建立補貼動態調整機制。二是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確保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順利實施。充分發揮最低收購價糧食對市場的調控作用,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三是大力發展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啟動小型農田水利重點項目建設,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民科技培訓力度。 (3)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密切關注就業形勢,加大就業資金投入,努力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進一步擴大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范圍,重點向大學生、農民工等傾斜。支持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加大對就業再就業培訓的支持力度。二是按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緊出臺有關配套文件,加大醫療衛生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完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機制。三是繼續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 (4)狠抓增收節支。針對中央財政可能出現的短收,為確保完成全年預算任務,需要在實施好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基礎上,狠抓增收節支。一是大力支持稅務、海關等部門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嚴格控制減免稅,嚴厲打擊偷騙稅違法活動,強化出口退稅管理,努力確保財政收入應收盡收。二是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精神,壓縮公務購車用車、公務接待費和出國經費,嚴格控制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勤儉辦一切事業。 (5)提前研究新的政策預案。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更加嚴峻的經濟局面,需盡早研究預案,包括下一步財政政策的著力點及可供選擇政策工具組合等。一旦國外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國內經濟持續低迷,應果斷推出新的刺激措施,并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協調配合,著力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