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山東同大:堅持行走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
- [新聞]-->山東同大:堅持行走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
- [新聞]-->山東同大鎳網有限公司
- [產品]-->FA506棉紡細紗機
- [產品]-->FB501型毛紡細紗機
- [產品]-->FA502環錠細紗機
產品推薦
產品分類
聯系方式
- 聯系人:
- 郵 箱:tongda@sdtongda.com
- 地 址:山東省昌邑市新興街29號
- 電 話:0536-7199838
- 傳 真:0536-7211792
- 網 址:http://www.sdtongda.com/
山東同大集團—機遇牢握手中
發布時間:2004-09-22
五十年前,以機械制造業起家的山東同大集團,如今涉足的卻都是國內外紡織行業發展勢頭正旺的產業,并且投入一個成功一個。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靠什么取勝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孫俊成的回答是這樣的
山東同大集團主攻紡織業,但經營范圍又很難界定。這家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企業,用自己的實踐詮釋著事業發展多元化的理念。以生產紡織機械起家的同大集團如今已經發展成為集科工貿為一體,以紡機、無紡布、印花鎳網、海島新材料為主導產品的大型企業集團。目前,公司總資產已經達到4.5億元。公司下屬的紡織機械公司是中國紡機行業50強企業;鎳網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鎳網加工中心;無紡布公司是國內無紡布生產的重點企業;海島新材料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海島超真皮革生產基地。
1985年,同大集團開始涉足細紗機領域,并很快獲得了生產許可證。
有人說同大事業發展成功,靠的是運氣,是機遇。然而,機遇稍縱即逝,只有具備充分技術實力,并且牢牢把握住機遇,才能化機遇為成功。同大集團以其自身發展的事例證明了這一點。
同大是我國第一批有細紗機生產許可證的5家企業之一,也是我國紡機行業細紗機標準起草單位之一;后來國內擁有細紗機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擴大到29家,到1997年壓錠調整開始后,又縮減到4家,同大仍名列其中。在那時,擁有許可證就擁有了“特權”;擁有許可證也就擁有了市場。同大憑什么擁有了“特權”?總經理孫俊成說,同大憑的是響當當的技術實力、設備優勢和產品質量,才在那樣特殊的時期獲得了享受“特權”的機會。
1997年之后,同大并沒有因為擁有“特權”而止步不前,他們不斷開發棉紡行業升級改造所需要的環錠紡、集聚紡等各類設備。與此同時,他們還自行研制生產毛紡細紗機、亞麻細紗機、燒毛機、漿絲機、揉皮機等,目前企業年生產各類紡織機械2000臺。
追溯同大集團多元化發展的歷史,不妨回到上個世紀80年代。
1985年,在紡機產品產銷兩旺的時候,同大就抓住了另一個發展壯大的機會。他們斥資3000萬元從德國進口一條針刺無紡布生產線,進軍無紡布領域。當時,無紡布在我國還是一個新事物,同大看準了無紡布巨大的市場前景,及時把握了這個時機。他們的產品包括地板革基布、仿皮革基布、防水卷材基布,復合編織布、服裝襯等,涉及土工建筑、裝飾、服裝等多個領域,其中復合編織無紡布獲國家級新產品獎。
進軍無紡布業領域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同大繼續把這一產業做大、做強的決心,1995年,他們又從德國引進一條針刺無紡布生產線。目前,同大年產各種無紡布1000萬米,產值達3億元,成為我國無紡布行業的重要生產基地。
1986年,就在同大進軍無紡布后不久,又一個機會出現在所有紡織企業面前。
業內人士都知道,印花鎳網是印染設備上的關鍵器材。當時,我國印染設備關鍵器材的生產能力很弱,為了加快這一項目的國產化進程、提高產品檔次,原國家紡織工業部在“八五”期間從國外引進印花鎳網項目。山東同大與上海紡器廠、常州紡機廠成為了這個項目的承擔者。該項目技術先進、產品利潤高;同樣,投資大、風險也大。能爭取到這個項目,需要機會;敢于承擔這個項目,需要勇氣和實力。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同大目前已擁有印花鎳網生產線20條,形成了年產各種規格印花鎳網20萬支的生產能力,成為亞洲最大、國際上僅次于荷蘭STORK公司的世界第二大制網中心,5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3項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生產的印花鎳網被中國貿促會列為向歐盟推薦產品,暢銷歐美、拉美及東南亞、西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效益。
同大不僅把握了機會,而且把機會運用到了極致。
1997年,就在同大集團享有細紗機生產許可證“特權”、印花鎳網產品暢銷國內外、無紡布產業方興未艾的時候,總經理孫俊成敏銳地看到了無紡布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新機會,那就是用目前國際上倡導的一種新纖維———海島纖維生產無紡布,制成的面料可廣泛用于服裝、制鞋、制球、沙發、箱包、裝飾等行業。于是,山東同大又一次抓住機遇,領先一步發展海島纖維。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研制海島纖維的過程中,同大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只有靠企業自己的力量進行技術攻關;資金也是一大難題,一條海島纖維生產線就需要投資8000萬元。同大沒有被困難壓倒,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2002年完成了海島新材料的研制工作。經鑒定,產品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這一領域只有日本能夠生產的壟斷局面。目前,企業擁有四條海島纖維生產線,三條與之配套的海島纖維無紡布生產線;年產海島超細纖維5000噸,海島纖維面料800萬平方米;產品以出口韓國為主,今年以來,在廣東、上海、福建等地也刮起了一陣巨大的“海島”風,一時間同大的海島面料供不應求。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多人感覺機會越來越少了。但孫俊成和同大集團卻始終認為,機會對企業來說是公平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機會是相對有準備者而言的。
在新的國際競爭中,孫俊成和同大集團有備而來。機會,自然不會少。
中國紡織報 李紅梅